给2100万人打催收电话、300万人发催收短信,揭秘“套路贷”案59页财产清单的背后故事
贾鹏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一审宣判现场。
被害人小李本是一名大学生,因在“蛋花花”A上借款逾期,小李及其父母、同学等13人遭到催收员以短信、电话滋扰恐吓100余次,小李不堪其扰,被迫辍学。
2021年10月15日,一个消息令小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对贾鹏等17人涉恶“套路贷”案件进行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催收非法债务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买卖身份证件罪等罪名,判处贾鹏有期徒刑十九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60万元;各被告人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退赔被害人。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为确保案件办理效果,最大限度保护被害人权益,除了查清犯罪事实依法严惩外,河南法院及时查清涉案财产的来源、权属、性质,逐项查清判明,为后期追赃挽损打下了坚实基础。
“陷阱”防不胜防催收丧心病狂
翻阅案件卷宗材料时,法官常丽君先是感到震惊,而后便是愤怒。
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以贾鹏等人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以“借贷”为名行诈骗之实,通过数十个网贷A在全国范围向不特定多人进行“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短时间即攫取巨额非法利益12亿余元。在明知其不具备网络贷款资质的情况下,该犯罪集团以“利息低”“放款快”“无抵押”“无担保”等虚假广告为诱饵,引诱被害人下载、注册、使用网贷A进行借贷。还编造“视频费”“居间服务费”“技术信息服务费”“保险费”等名目繁多的虚假理由,以“服务费”的名义欺骗被害人预先从借款本金中支付10%至39%的“砍头费”等不合理费用。“被告人在庭审上供述,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服务。”常丽君说。
开启罪恶财富的“密码”,除了用“甜言蜜语”让借款人掉入层层陷阱,犯罪分子还有对受害人的疯狂催收。该犯罪集团通过预设程序在被害人下载A时非法获取被害人通讯录、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在被害人借款即将到期或无法按时还款时,使用频繁拨打骚扰电话、发送威胁辱骂文字、淫秽PS图片等“软暴力”手段,轰炸被害人及其亲友。一年多的时间里,该犯罪集团共非法获取通讯录信息11亿余条,以威胁、恐吓、骚扰等方式,向2100余万人拨打催收电话,向300余万人发送催收短信,严重干扰了被害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019年3月15日,该犯罪集团运营的“蛋花花”网贷A被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后,为逃避监管,他们购买大量营业执照原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等资料,以多家空壳公司名义,利用67个自营网贷A软件和16个渠道网贷A软件继续进行放贷直至落网。
该案的受害群众遍布全国,人数多达145万人,损失金额累计十数亿元,在严惩犯罪分子的同时,如何尽可能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重视财产调查逐项查清判明
为加快办案速度,保证审判质量,武陟法院成立了专案组,开启了“5+2”“白+黑”工作模式。2021年2月14日,大年初三,当大家还沉浸在走亲访友的春节氛围中时,常丽君团队已经全员在岗,逐罪梳理证据,查证犯罪事实,反复研究讨论,并详细制订了庭审、安保、防疫等工作预案。
贾鹏等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共冻结、扣押资金6亿余元,查封、扣押房产5处、车辆7辆、字画6幅、手表16块以及个人物品若干。案件进入审判环节后,面对全案的400余本卷宗、400多个冻结资金账户,如何查清判明涉案财产,为案件生效后财产依法妥善处置奠定良好基础,是对法官的又一考验。
“这是我从业以来感受到压力最大的一个案件。大量的财产需要认真核对,适用的法律规范非常多,我总是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理。”常丽君说。
由于受害人及案外人遍布全国,为确保财产调查尽可能全面、详实,依法保护受害人及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办案团队专门在法院官网及《人民法院报》发布公告,通知对扣押财产有异议的相关公司提交书面意见及依据,为对涉案财产的查证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利用庭前会议的灵活性优势,办案团队按照新刑诉法解释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一)项的规定,将涉案财物的权属情况和人民检察院的处理建议作为庭前会议的内容之一,将财产处置作为单独环节,由检察机关说明财产扣押情况及处置意见,听取被告人、辩护人、案外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涉案财产性质、权属提出的异议,并对涉案财产进行补充调查。在庭审环节,专门用一天的时间对涉案财产属性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由财产鉴定机构派人出庭对争议问题进行说明,并出具书面情况报告,全面查清财产权属来源、性质、用途。
在308页的刑事判决书主文后,法院以59页财产清单的形式,对检察机关随案移送的涉案财产逐一回应并明确处置意见,做到了精准定罪量刑与妥善处置涉案财物同步进行。
“为进一步提升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我们还在案件审理全程开展对被告人及其家属的政策宣讲,耐心告知他们认罪认罚的相关规定及法律后果。最终,全部被告人认罪认罚,共退赔现金956万元,为受害群众挽回了巨额损失。”常丽君结案后长出一口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固化成功经验破解处置难题
该案财产的成功处置,是河南法院涉黑恶案件财产处置工作的一个缩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河南全省法院坚持黑财应缴尽缴、合法财产及时返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黑恶势力刑事案件涉案财产审判执行工作指引,在全国法院涉黑恶案件财产刑执行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柴长安涉黑案财产处置的成功经验被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媒体报道。
自2021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河南法院认真总结专项斗争中“审执一体化”等成功经验,在全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坚持案件办理与“打财断血”同步推进。同时,严格区分黑恶犯罪分子和一般企业经营人员,严格区分合法财产与违法犯罪所得,完善涉黑恶企业托管代管措施,保障企业合法经营不受影响,个人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案件顺利办结,常丽君仍然感慨万千:“我希望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了解到这个案件,尤其是很多社会阅历还不丰富的年轻人,一定要杜绝无节制消费心理,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信‘无抵押、低利率’等虚假广告,对短期‘利滚利’的网贷保持高度警惕。遇到非法网贷行为,一定要保存网贷‘软暴力’催收证据,第一时间报警,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赵栋梁李楠)
来源:人民法院报
手机APP引诱借贷风险高
想领券先开通借款功能一不小心被“贷款”
手机APP引诱借贷风险高
只想领取一张外卖券或打车券,却一不小心在APP上办理了借贷业务——现如今打开手机上任意一个生活类APP,基本都能看到借款入口,引来用户“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的吐槽。
根据央行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不过部分平台在年利率上玩“躲猫猫”,其宣称的“无门槛”“放款快”“低利息”等,容易让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用户有过度借贷的可能。
工具类APP也能借款
外卖券需要完成借款才可领取、打车领优惠券还要授信贷款、开通借款功能就送VIP会员……“防不胜防,每天都有无数机会可以借钱,一不小心就‘被贷款’了。”喜爱网购的白女士说。
比如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看到“电脑9.9元”的信息,兴冲冲地点击后发现其实是首付9.9元,剩下2万元需要分期支付。“这种营销方式就是诱导用户去借贷。”她感慨。
如果说电商平台开通借贷业务还可以理解,一些工具类APP也开通了借贷入口,这让消费者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记者注意到,在手机上P图、看视频都可能被推销借贷业务。
“恭喜你获得了18.88元(最高)的红包”——刚打开美图秀秀软件,首页便弹出了一个红包,点击领取后跳转到“美图钱包”页面,钱包服务功能的“借钱”和“现金分期”右上角标注了未读信息的红点标记,最上方“立即领取10万元额度”的海报十分醒目。
记者近日逐个查询自己手机上常用的25款APP,其中21款上线了借贷功能,包括多家电商、出行、外卖、视频类软件,其中百度网盘、QQ音乐、名片全能王等APP并没有专门借贷功能,但会跳转至其他借贷APP下载页面或发布其他机构信贷产品的广告信息。
低利率噱头营销打擦边球
多数平台的借贷产品都以申请便捷、到账快速为卖点,并实时滚动播放“✕✕✕用户✕分钟前成功借款✕✕✕元”、“今日已出借✕✕✕元”类似信息。部分借贷平台审核标准宽松、拿低利息做噱头来营销,一些用户容易掉进借贷陷阱。
2020年年末,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披露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
今年3月,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3号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对此表示,这个规定主要对贷款行业起规范作用,在事前介入,避免金融机构以“低利息”的幌子诱导金融消费者。
记者查询发现,多数APP在贷款产品页面以及宣传海报等渠道均明确注明年化利率,但部分机构的贷款产品在年化利率上“躲猫猫”,需要用户上传个人资料、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后才可获悉年化利率,或者最明显的页面只显示日息利率。例如点击同程旅行APP“借现金”选项,“提前游”页面显示最高可借20万元,并称1000元借一天最低只需0.2元,并未明示年化利率,还需输入个人信息并绑定银行卡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APP成消费金融导流渠道
为何各种APP都变身“金融APP”,抢着向用户放贷?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释道,当前我国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过渡,消费金融市场巨大,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各类互联网公司高度重视消费金融,并加大投入发展。
此外,头部APP基本完成用户积累,到了流量变现的阶段,再加上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退出,各家企业都想从巨大的消费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据消费金融业内人士透露,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普遍寻求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其流量提升放贷量,一般来说年利率普遍在10%以上,部分还会超过20%,这些平台在一笔借款利息中收取20%至30%的流量费用。因此,消费金融公司赚利息,平台获取导流费,依托外部平台导流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惯用方式。
从各家商业银行2020年财报来看,部分股份制银行出现了信用卡不良风险高发的情况,个别银行信用卡不良率甚至超过6%。居民债务过快上升的风险引起监管层高度关注。央行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特别提到“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不过,网络借贷“紧箍咒”正不断收紧。自2020年以来,互联网贷款管理、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管、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等相关法规或出台或已公开征求意见。
苏筱芮建议,借款人首先应该明确贷款需求,不要为了所谓的“薅羊毛”去借钱,并明确借贷平台资质,远离非持牌机构可能构成的非法放贷情况,避免落入超利贷、高利贷陷阱。(记者潘福达)
来源:北京日报
高仿金融APP“潜伏”:套上正版马甲发福利,1500元可定制
图/IC
高额度、低利息、不查征信……高仿金融APP潜伏在网络中揽客,正成为监管打击的对象。
近期,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假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诈骗人员假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并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诈骗人员通过购买大量真实的用户资料、信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触及用户。高仿APP有着“花式”揽客方式,包括向用户群发各种“优惠福利”短信,或者在各大平台发布广告,以无抵押、无门槛、秒到账等承诺,吸引用户下载等。
作为这一诈骗套路的“上游”,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少“裸奔”的数据正在被黑灰产团伙倒卖,其中不乏学生、医生、网贷人士等群体。此外,目前市面上以1500元价格就可以定制一个“仿制版”APP。
“骗取他人财物的数额达到法律规定的金额,就构成诈骗罪。如果这些仿制的APP被用于诈骗,那么这些仿制APP的人就属于诈骗罪的帮助犯,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李鬼”式APP:高仿正版图标,“广撒网”诱导用户下载
“几个月前差点轻信了一个骗子。”网友“甜甜圈”爆料,在打开对方提供的浏览器“京东金融”APP链接后,才填完全部资料便收到资金被“冻结”的通知。“理由是我填错了身份证号码,骗子随后给我发了银监会的图片,说要先交5千的‘解冻资金’,否则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这只是金融类高仿APP的一个诈骗手段。贝壳财经记者搜索诈骗案例发现,大多数高仿APP可以做到图标与正版一样。贝壳财经记者调查中曾尝试下载一款高仿APP发现,其只能通过外部链接进行下载,且下载时会收到华为手机“安装来源未知”的警告。尽管“高仿”APP图标100%还原了正版的图标,但打开后的界面往往完全不同,且该APP获取了用户的录制音频、位置以及照片和视频权限。
“我之前在百度搜索页面上下载到了假的‘金瀛分期APP’。”近日,一位用户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假APP不仅离自己不远,而且迷惑性很强,自己几经辗转才下载到正版。
7月20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百度搜索金瀛分期看到,结果中显示四个带下载链接的入口,其中,两个显示链接失效,两个被浏览器显示“无法安全下载”。
除了潜藏在网上,贝壳财经记者调查了解到,高仿APP都有着“花式”揽客方式,其中,为了诱导用户下载,对方会冒充网贷APP客服,并报出用户准确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增加可信度,随后以需要“注销APP”为由让用户下载相关APP。此外,还有高仿APP向用户群发各种“优惠福利”短信,或者在各大平台发布广告,以无抵押、无门槛、秒到账等承诺,吸引用户下载等。
360数科反欺诈负责人刘涛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诈骗人员通常仿冒知名借贷类APP,用高额度、低利息、不查征信、到账快等夸张内容,以网页、短信、广告等方式“广撒网”吸引眼球,用以筛选和锁定有借款意愿的诈骗目标,通常高仿APP和正规APP的名称、图标以及功能体验十分相近,大多数用户难以分辨。
针对如何骗取用户钱财,刘涛称,骗子假冒客服后,会以发送伪造的身份证、工牌、公司营业执照、职场短视频、红头文件等PS图片或视频骗取信任。此后以需要缴纳工本费、会员费、解冻费、保证金等多种名目费用的幌子实施连环诈骗,比如当受害者无法从假冒APP提现时,骗子会谎称其银行卡异常,账户被银行冻结了,需要缴纳解冻费才能提现转账。用户发现被骗后,对方则上演一出金蝉脱壳,“客服”失联,高仿APP关闭使用。
衍生“山寨”生意链,1500元可定制
高仿APP已经衍生出黑灰产生意。贝壳财经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商家宣传“安卓APP定制开发”“支持临摹市场上已有APP”。
贝壳财经采访卖家了解到,其可以定制和市场上一模一样的APP,“图标保证一样,至于里面的界面怎么做要看具体要求,要求多收费就高。”
当记者提出一些客服和弹窗等功能后,对方表示收费1500元就可以按照这个需求定制。“京东金融、有钱花等都可以做。如果有人‘上钩’我们提供提示功能,你可以直接在后台以客服身份和对方交流。”一位卖家表示。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些高仿APP之所以能够骗取用户信任,一个主要原因是与用户沟通时,对方往往能准确报出用户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实际上,对于黑灰产团队来说,获取这些个人信息并不难。7月20日,贝壳财经记者登录某平台发现,标榜学生、医生、网贷人员、国企高管等标签的数据正在被公开出售,其中不乏姓名、身份证号甚至联系方式和工作单位。
网上售卖的公开信息。截屏
根据卖家信息,这些数据的价格依照购买数量、新旧程度价格不同,售价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记者调查期间,有卖家将一个包括电话、姓名、所在单位、身份证号码、毕业院校的“新出数据库”标价5万元。该数据库中的信息均为本科或研究生的医学从业者,且数量不少,但卖家不愿透露具体的数据条目和确切数量。
“骗子以京东金融客服名义给用户打电话或发短信,让用户下载高仿APP,并以各种理由让用户转账以及直接以银行或网贷APP客服名义进行电话诈骗的行为,均属于使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属于诈骗行为。”赵虎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仿制APP时,还有可能侵犯到被仿制APP权利人享有的著作权、商标权、甚至专利权,“就APP自身来说,它通常是由源代码和目标代码等组成。在一款APP开发完成后,开发者会将其进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该款APP就属于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如果开发者使用了与原APP相同的代码,则会侵犯权利人的著作权。”
五千多假冒京东金融软件被打击,如何防止上当?
近期,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公布了一批经常被假冒的APP名单和典型案例。名单显示,排名前十位的被假冒APP名称依次为京东金融、有钱花、拍拍贷、马上消费金融、360借条、宜人贷借款、海尔消费金融、平安好贷、易开花和东方财富。其中,已发现打击假冒京东金融APP高达5677个,假冒有钱花和拍拍贷APP的数量均超过1000个。
反诈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中心排查打击假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80.4万个、APP51.4万个。
7月19日,贝壳财经记者登录多个网友提供的“高仿”APP下载链接,发现链接已经失效。
对于反炸,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即“马上消金”)相关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作为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司对黑产一直“零容忍”。马上消金自去年开始,与公安部刑侦局以及多地公安机关建立了良好的警企合作机制,加大力度对所有侵犯马上消金以及客户利益的犯罪活动进行持续性的集中溯源打击行动,截至目前,马上消金已协调多省市公安机关,捣毁各类诈骗窝点2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人。
近日,马上消金通过此前与海南省公安厅反诈中心建立的联合打击机制,协助海南省三亚市公安局天涯分局打掉一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抓获涉诈犯罪嫌疑人8名,扣押涉案银行卡24张,经梳理涉案资金达1000余万元。据介绍,该团伙正是利用虚假“马上消费金融”APP软件,对贷款人实施了诈骗行为。
对于用户如何防范高仿APP诈骗,刘涛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正规网络贷款平台不会在授信审核过程中收取费用。所谓关联认证金、履约保险费、保证金、银行卡解冻费等都是诈骗人员说辞。此外,正规贷款平台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个人微信、个人QQ)和用户联系,也不会向用户索要个人信息和验证码。出现非官方客服联系的情况,一定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千万不要向陌生个人账户转账。
刘涛提示,下载APP时一定选择正规官方软件,可以选择在手机应用市场等正规应用平台下载,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供应商、链接以及二维码下载安装软件。
刘涛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为防止此次软件行骗,也在采取技术溯源和上报阻断的方式斩断诈骗链条,并开展全平台用户防诈教育。在刘涛看来,对平台和反诈生态链,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用户安全教育,普及反诈知识与防骗理念;另一方面,电信诈骗产业链涉及社交、论坛、支付、借贷等环节,链路错综复杂,仅依靠单一环节治理孤木难支,需要建立反诈生态链协同共享机制,协同上下游共同打击治理。
记者联系邮箱:i@xjw.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罗亦丹黄鑫宇实习生邹珍珍编辑王进雨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