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亿P2P不良资产处置困局:千分之八贱卖坏账,AMC为何拒绝接盘?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阿是
距离银保监会召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研讨如何处置P2P不良资产已经过去了半年多,除了2018年9月东方资产等价接手信融财富2000万不良资产的交易,似乎再无成功案例公开传出。
对于上述首单由AMC化解网贷风险的清偿案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实质上是AMC对于上市公司进行的资产重组,具有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
现实也是如此。
P2P的不良资产处置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相比起政治任务下的"接盘侠",行业更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可以成为标杆的市场化案例。
零壹财经近期从多方了解到,P2P不良资产处置确实存在诸多客观限制,而解决办法正在逐渐清晰。
千分之八贱价处理,P2P不良资产少人问津
近日,零壹财经从某地方AMC相关人士处得知,有头部的P2P平台欲以约1.2%的价格出手近亿元的债权资产包。据悉,该资产包底层资产为P2P个人信贷不良资产,借款人平均年龄在35岁,贷款金额件均4万。
该AMC在打款前最终放弃了这笔交易,即便后期该资产包降价至0.8%,即千分之八。
资产处理服务提供商资易通的一位联合创始人表示:这是目前P2P不良资产转让的正常价格,低价的原因是无抵押,小额分散,虽然看绝对金额是有处置的意义的,但实际很难落地。
低价背后是不确定的风险和交易双方不对等的地位。
"虽然价格的确合算",在咨询了多位律师后,该AMC认为这项交易存在"法律上的瑕疵"。而他们原本的处置计划正是"法催",通过起诉、拉征信、限制消费、限制子女入学等方式促使欠款人"老老实实还钱"。毕竟这个资产包里的欠款人都很年轻。
而另一方面,依照"以时间换空间"的资产处置思路,该AMC人士表示"哪怕按十年处置,每年的回报率也达到十倍"。而时间对于一些急需解决资金流动性的平台而言就是最大的催命符。
在这样的行情下,也有业内人士不看好P2P的债权转让,认为"买卖双方实际上的利益考量是不一样,乃至背道而驰的"。为睿资产创始人刘波对零壹财经表示,"P2P有些债权事实上是很优质的,尤其是对于年轻群体的一些借贷。而卖几十万并不能解决实质上的流动性问题。"
零壹财经询问多位行业人士,均表示没有听说AMC处置P2P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的成功案例。倒是由于一些头部P2P需要"出表",将不良资产转移到体外,降低不良率,一些AMC做起了通道业务,通道费可达百分之五。也有个人或者第三方主体出于对未来法律政策的看好,借助AMC增信购买相关资产。
P2P不良资产转让的历史遗留问题
AMC处置P2P个人信贷不良资产标杆尚未出现,或者很难出现,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上述地方AMC的案例虽然无法代表整个行业的现状,但窥一斑而见全豹。
据刘波介绍,对于P2P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的转让,所谓"法律上的瑕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难以确认债权关系,二是难以提供资金流水证明。
在监管新规出来之前,不少P2P平台采用超级放款人的模式,即一对一形成债权,然后再一对多转,这种转让甚至可能发生多次。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借款人可能对应多个债权人。
而这种一对多在电子合同上却可能没体现出来。很多平台通过电子合同签约实现转让,往往可能在做法上遗留了隐患。为了避免落款处同时出现一个借款人和几百个出借人的状况影响用户体验,很多平台没有将一对多的债权关系落实在合同上,在落款的电子合同盖章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个借款人的签章和一个出借人的签章。当这个合同拿到法院或者去仲裁的时候,就可能被认定为有问题。
另一方面,因为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同,借贷关系在法律上的成立,不止需要合同还需要资金流水,证明账户之间的资金往来。而对于P2P平台而言,经过一个第三方的大账户打款,无法明确钱是谁付出去、付到哪儿的,证据链是断的。
不过刘波补充道,"其实法院后来退了一步,就是只要第三方支付能够出证明,证明这笔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出借到了借款人,一般也予以认可。"
而无法在法律上确认债权关系,就无法进行催收,无论是法催还是电催。
前述AMC相关人士表示,最终放弃那笔合算交易的原因正在于此,"没人做过,也不太确定法院支不支持这个东西。"他表示还是希望立法的人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毕竟2018年闹出这么大事情,而且从目前中国的信贷市场来看,P2P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需要好好的规范,同时解决这个(确权处置的)问题,不但要保护借钱的人,也得保护出借方。"
向何处去:科技、合规、效率
根据零壹数据,截止2019年2月,P2P网贷行业的借贷余额是8330亿。以平均不良率为10%计算,P2P不良资产规模达到833亿。如果算上已经出现的坏账,估计P2P不良资产将达到几千亿的规模。
几乎所有行业人士都同意:只要法律上的问题解决了,这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存量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探讨。而在增量上,刘波表示,"对于P2P而言,如果1.0时代靠IT驱动,2.0时代靠DT(数据处理技术)驱动,3.0时代则是靠合规驱动。"
他认为解决合规的方式中有一个是电子合同,"通过电子合同再加一些仲裁条款去确权。并且以后P2P所有的合同都可以标准化,而不是以前一个平台一个。包括经营解决条款、送达条款,还包括如果逾期了,第一时间把逾期、催收的信息通过邮件发给借款人就是送达了,不管事实上找不找得到。如果借贷双方约定了明确的仲裁条款,直接适用仲裁条款。"
相比传统的打官司,找不到借款人要公告三个月,判决还要公告几个月,一个案子拖下来可能差不多一年;新的方式最快15天就可以出仲裁裁决,直接走到执行环节,可谓高效。
电子合同在P2P行业早已是标配,2017年上海、深圳先后提出关于网络借贷第三方电子合同存证的规定。以电子存证公司安存科技为例,平台接入的P2P数量达到六七百家,保全了上千万人次的电子合同及相关数据。
据安存科技副总裁冯保龙向零壹财经介绍,去年雷潮时,一个月就有6000名个人用户来调用数据维权。安存也配合公安和法院调取了问题平台的数据。
解决电子存证的真实性是一个问题,大量小额分散的个人信贷案件,对于法院的效率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以某大行的杭州分行为例,一年的信用卡案件数达到1.8万件,而一个法官平均一年能审判400个案件。这意味着400个法官一年才能服务一家银行。这个效率显然跟不上当前借贷互联网化的趋势。
安存科技针对案件的两端都提供了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和法院分别搭建电子证据平台,并应用区块链技术将它们链接到一起。
比如,无忧智审平台可帮助法院从立案到排期再到文书的自动生产,实现所有类型化、批量化案件的"一站式处理",且每分钟立案可达600件,大幅提升审判质效。依据安存官微,目前全国已经有760多家法院采用安存产品进行日常办公。
冯保龙表示目前无忧智审针对的主要领域是借贷关系明确的信用卡小额借贷,未来会往整个互联网金融案件的方向去发展。
另一方面,法催与电催相结合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在电催领域,机器人催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减少道德风险、提升催收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种种好处不一而足。然而催收机器人的难点不在于声音好听而在于电话那一头的人根本不想接听,这就需要"戳到痛点"且逻辑不能掉线,因为对方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这背后是大量催收场景语料的积累。以资易通推出的云电猫为例,其推出催收云平台两年来、500多家催收公司客户的所有电话录音支撑起了这个目前日均新增30万条短信、电话的语料库。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第三方风控公司会将智能催收纳入贷后风险管理的闭环。但这部分的语料来源值得思考。
通过催收机器人以短信和电话的方式判断还款意愿的高低,同时整合第三方数据综合判断债务人的状况调整话术。最后的清收还是由催收员来完成。上述资易通联合创始人表示,"催收机器人的目的不是代替人工,而是让人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挥作用。"
不过,深耕催收行业15年,前述联合创始人对P2P不良资产处置的未来依然是审慎的。"目前还没有所谓的成功案例可以套用,我觉得也不可能会有"。他补充道,"因为它的复杂性决定了,而且是小额分散且数量多的,也不可能会有。"
技术永远提升的是效率,至于人性的复杂恐怕得交给上帝。
笔者也曾尝试联系相关P2P头部平台,但听到是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采访,相关平台拒绝了我们的采访。
在此零壹财经也征集相关业务人士与我们联系,共同探讨P2P不良资产处置的可能性。
请扫码添加作者,欢迎交流与讨论
--/END/--
零壹财经·精彩往期回顾
1重磅报告中小型商业银行数字化的现状、挑战和趋势
2富途证券PK老虎证券:一个月内先后上市,谁的竞争力更强?
3零壹财经创始人柏亮:决策风险和决策成本是造成银行数字化转型困难的主要原因
4十年老牌平台红岭创投宣布清盘,旗下亿钱贷继续保留争取备案
5第四届亚太银行数字化转型暨风控创新峰会:科技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了解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P2P清退,借款人的好日子来了?
P2P短短几年的发展史堪称急速,从0到几千家平台,如雨后春笋;从几千家平台到大批清退,如大厦轰塌。
在这个过程中,出借人备受煎熬。生活状态身心健康甚至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大家认为:不管行业政策风向如何,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平台加大催收力度,并通过上报征信等措施打击失信人,不至于导致现在行业普遍出现的兑付困难。
那么实际上是如此吗?在网贷平台急速风险出清后,借款人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1—
个人征信,这事不是闹着玩的
其实,网贷平台宣布退出,或倒闭的时候,对于仍有欠款的借款人来说,最最重大的影响是,征信。
很多借款人会产生一种误区,就是贷款平台倒闭后,不还钱,或逾期,是不会上征信的,千万不要有这种思想。
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45家互金平台与百行征信签订业务合作,将逃废债借款人逾期信息上传至百行征信,借款人逾期信息将与所有接入征信系统的小贷、信托、银行、消费金融、融资租赁、汽车金融、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等金融类机构共享查询。
如果逾期行为上报百行征信,个人将无法在接入百行征信的平台或机构申请贷款,还需承担相应的逾期罚息。此外,也有民营银行接入百行征信,如微众银行、新网银行、富民银行、亿联银行,逾期影响在这些银行的信贷行为。
而一旦借款人所欠款的网贷平台对接了央行征信,那么对借款人的后果将更加严重。信用出问题,以后不能再办理其他信贷业务;如果是欠贷款不还款出现的信用问题,可能会被银行起诉到法院,严重的可能会坐牢。
—2—
以贷养贷,这梦别再做了
有些借款人无视个人征信的重要性,他们在乎的是网贷平台能够满足自己拆了东墙补西墙。不少借款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还款日到了,东拼西凑还上了,过后潇洒快活的日子又开始了,到最后甚至觉得只要一直这么贷下去就能保持现有的生活局面不被打破。
然而,这也只是自欺欺人,特别是在网贷风险出清后。
曾有一个赌徒,一直过着以贷养贷的生活,直到今年,他发现自己在借贷平台的申请都被秒拒了。在艰难度日几个月后,他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在一天内下载了十几个借贷APP,然而半分钱都没有借到。这时他慌了,从2015年到2020年,都是以贷养贷,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断了贷款,而且一核算,加上利息,居然负债将近30多万。
这是因为在2020年下半年,最高法出台了新的民间借贷保护利率范围,2响应三降,于是各大与平台贷款的银行和消费金融全部选择了缩小了放贷范围,而且现在的风控模型把多头借贷看得极为重要,甚至搞出一个叫网贷大数据的东西,只要多次申请边会被拉黑约三个月,在此期间借款人几乎网络贷款都通不过,于是也就有了一贷难求的感觉。
—3—
欠债还钱,这道理不再是天经地义?
然而还有这样一部分借款人心存侥幸,自发组织起所谓“反催收联盟”。联合各家网贷平台的借款人,利用催收公约中的部分条款,抵制催收、对抗平台。更有甚者,有组织的对平台进行恶意投诉,并煽动出借人情绪,引导“矛盾”向不可调和的方向发展。
这个团体的借款人甚至会指责平台侵害自己的名誉权、隐私权。而背后的目的,是拿到自己被“暴力催收”伤害的证据。他们会利用一切可能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和“出借人资源”,推进平台迈向倒闭或被立案打击的结局,以达到恶意逃废债的目的。然而就算平台迎来了最坏的结果,出借人或许一时“出了口气”,但最终却不得不面对更长期的等待和更大的亏损。而借款人,往往此刻已拍手称庆。
有人统计过,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已有数百个与反催收相关的大号,还有数千个正在成长的小号。它们的粉丝量,少则上千,多则几十万——这是个有近500万人关注的反催收联盟,都打算借钱不还了。
业内人估算过:去年中国的消费信贷余额是14.6万亿,哪怕非常保守地按照不良率3%来算,也有接近4000亿的巨大规模。
在“反催收联盟”的干扰下,“欠债还钱”似乎已经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航母级平台相继倒下 P2P这次真要玩完了?
近日,深圳红岭创投宣布清盘计划,东莞团贷网被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上海口袋理财因公安部门调查而暂停发标。这一连串的消息,让曾经被视为2投资避风港的头部平台,也处于地嫌势逼的境地。2到底怎么了?未来还能玩吗?
危局何来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行业虽然起步于2007年,但是真正发展起来还是要等到2014年,现在市场上活跃的2平台大都上线于这一时间前后。这一时期,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互联网金融概念骤然大热,各路风投视2为香饽饽而瞥以青眼,得附骥尾的2迎来大发展阶段。
今日的2在普通人眼里几乎已是骗子的代名词,然而在其发轫之际,却有着很好的初心,即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个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为富有闲钱的个人提供一个能够带来较高收益的财富增值渠道,而2机构在其中扮演着风险控制和信息撮合的角色。
举债无着如热锅上蚂蚁的借款人借到了钱,为财富贬值所苦的出借人赚到了高利息,忙前忙后的2机构从中收获了一份服务费,这本是一件三全其美的事。但是事情并没能往预想的方向发展。
几乎就在2公司蜂出并作的同时,2跑路现象也开始层出不穷。网贷天眼数据显示,从2015年1月起,在大多数的月份里,2网贷行业都保持着每月出局50~100家的淘汰速度。如果出借人对2行业的这段历史有所了解,那么就不会对发生于2018年的暴雷潮感到惊讶,它只是以往雷潮的延续罢了。
2行业演变成今日的危局,监管、平台、借款人、出借人都应负上一定的责任。2在国内落地的时间是2007年,而针对其而来的管理暂行办法要等到2016年才出台,等于在2发展的前9年间,监管角色一直处于缺位状态。2俨然是一个缺调少教的野孩子。
监管上的空白状态,使很多人在财富的诱惑面前毫无抵抗力。2出现时虽然有着很美好的初心,但并不是所有从业者都能守护住这份初心,也不是所有从业者都抱着良善的初心入场,2遂成为不少人用来敛财行骗的幌子,而出借人风险意识的淡薄、对高收益的盲目追求,也给了这些平台施展其伎的空间。
同时,由于部分借款人信用意识的淡薄,恶意逃废债务,致使部分坚守信息中介定位的平台也遭受经营危机。
拆弹行动
既然问题出在监管、平台、借款人、出借人这几个方面,那么只要对症下药,问题就应该能得以解决。事实上,今天的网贷行业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是,网贷监管的法规体系已然搭建完毕,网贷行业要怎么搞,不再是盲人骑瞎马,而是实现了有法可依。
二是,在持续未断的监管高压之下,市场得以净化,一些伪劣平台难以遁形纷纷出局,部分良心平台水落石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合规要件日趋齐备,行业合规程度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候。
监管部门在175号文中明确了下一步对2行业的施策纲领,存量较小的机构和风险较高的大机构成为监管部门的“拆弹”目标。近日,各地相继传出清退部分2平台的消息,可以看出相关政策正在被付诸行动。团贷网、红岭创投等大机构的出事,也是在这个政策大背景下发生的。
三是,社会信用建设再上新台阶,互金行业征信突破了“信息孤岛”,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平台三方开始联手打击逃废债现象,逃废债的狂潮得以有效遏止。
仍有未来
2已在中国落地十年有余,随着一个个2巨人相继倒下,一股恐慌心理也在业内蔓延:2是不是要玩完了?
确实有不少2平台已经玩完了,但这个行业并没有被抹去。如前所述,在解决投融资需求方面,2具有巨大的普惠价值。事实上,监管部门并没有否认2的价值,它们要打击的也不是这个行业,而是存在问题的平台。在不断强化的监管压力面前,试图玩花样、故弄玄虚的2平台将很难遁形,但那些不忘初心、坚守信息中介的2,等待它们的会是光明。
从目前暴雷的平台来看,它们出问题的直接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大量借款人逃废债务使平台的经营难以为继;二是平台虚构项目,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难逃法律制裁。
对于出借人来说,后者可能才是最可怕的。若是借款人的问题,即便平台宣布退出了,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债务仍然客观存在,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出借人仍然有机会要回自己的钱。而一旦平台被定性为非法集资,大部分标的属于虚构项目的话,出借人的钱可能就很难再全部要回来,因为这笔钱很大一部分可能已被用于个人挥霍和公司的运营开支。
不过,随着监管的不断升级加码,平台蓄意制造“假标”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2网贷管理暂行办法要求,2要及时将网贷有关债权债务信息向有关数据统计部门报送并登记。近日,中互金协会下面的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就上线了“项目信息”的新功能,用于对接披露2平台的标的项目信息。由于中互金协会具有官方背景,平台要随意虚构项目信息将难上加难。
虽然如此,这次东莞团贷网被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仍然告诉我们出借人一个很重要的教训,那就是通过2进行理财的时候,不仅要看平台的规模,更要注重对标的项目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