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信用贷款最长期限

本文目录

多地银行住房贷款可延期还本付息 最长可延一年

本报记者彭妍

近日,广州地区多家银行推出延期还房贷的政策引起关注。《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除广州之外,目前北京、上海、重庆、郑州等多地已有相关贷款延期还款政策,在具体政策方面,各家银行普遍采取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还款期限等措施。

多家银行的个贷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延期还房贷政策,每家银行的细分政策不同,具体申请材料、延长期限主要由贷款人的经办行受理审批,详细信息需要个人房贷借款人向对应银行支行网点进行了解。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允许个人房贷申请延期,可以有效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不受不可控因素冲击;有助于稳定房价,避免较大规模的止赎现象给楼市带来新的下行压力。后期会有更多城市、银行跟进这项政策。

多家银行推出房贷延期还款政策

近日,工行、建行、中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大中型银行在广州地区对个人房贷推出延期还房贷服务,延长期限最长可达12个月。在相应期限内不计罚息复利,不上报征信逾期记录。据了解,各行按揭贷款延期还款服务的人群包括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因管控等客观原因出现临时还款困难的客户等。

目前,多地已推出过房贷延期偿还的政策。记者从北京地区多家银行获悉,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数主流银行均可申请延期还房贷,但不同银行申请还房贷的时间周期不同,有的银行允许申请28天延期,有的银行需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审批延迟还房贷的周期。

工行海淀区一位支行个贷经理对记者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银行针对住房按揭等业务出台了疫情期间延期还款等相关服务政策,并一直延续至今。在申请流程方面,银行对延后还款所需要的材料较多。例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客户需要出示书面详细说明具体情况,包括从事行业、上下游情况、疫情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提供购销合同、流水等或其他佐证依据。

王青表示,银行在允许房贷延期的同时,要及时报送新的还款安排,避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同时,银行也会加强审查,甄别申请原因,防范有可能出现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维护房贷市场秩序。

金融政策助力楼市企稳

事实上,“延期还房贷”的政策并不是近期才有。2020年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发布相关通知提到,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公布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推出十六项具体举措,通过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被称为“金融16条”。其中,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个人房贷,鼓励依法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王青表示,“金融16条”政策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重点支持楼市供给端,巩固保交楼政策,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和信用违约风险,二是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针对后者,银行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当地房贷市场供需平衡状况,适度下调居民房贷利率。这是推动楼市企稳回暖、引导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的关键。银行也可在房贷利率确定过程中,以5年期以上LPR报价为基础,合理确定点差,达到降低实际房贷利率水平的效果。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对记者表示,近期银行对于房企的融资支持上出台了很多措施,尤其是提供授信融资、支持离岸贷款、对暂时遇困房企存量开发贷款给予展期等安排。除了“保房企”主体之外,目前银行对个人的住房贷款也给予较大支持,如房贷利率降至低位,部分城市首套房“认房不认贷”。

深圳多家银行可延期还房贷,最长达3年!特殊群体受关照

南都讯记者卢亮叶霖芳按照央行和银保监会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鼓励依法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12月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并分析深圳主流银行的相关政策发现,部分银行根据疫情影响程度并结合客户具体情况,可提供个人住房贷款延期政策。而在具体执行上,国有大行相对严格,股份制银行相对宽松,对于申请者的条件也有不同限定。那么,延期还房贷适合什么样的人群?究竟有何利弊?宽限期内正常计息不算罚息,又有何需要注意之处?

国有大行对最长宽限期政策不同

在国有大行阵营,部分银行明确了最长的宽限期。作为深圳个人房贷市场份额最大的银行,深圳建行今天回应南都湾财社称,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如因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等特殊情况导致还款困难,可向贷款经办行申请疫情纾困服务,具体包括短期延后还款最长至28天、6个月内调整账单计划以及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分期还款额等方案。

农行深圳分行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如属于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或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可向该行申请疫情纾困措施。该行通过采取“设置宽限期”(最长不超过180天)、“调整还款方式”、“账单计划调整”(停还本息最长12个月)、“征信保护”等四种方式,减轻客户疫情防控期间还款压力。

邮储银行客服人员也表示,全国范围内(包括深圳)的客户,如果在该行申请房贷延期,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操作申请。在线下的话,可以联系线下信贷员或者信贷网点,最多可以延期6个月。

深圳中行方面最新回应,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如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受疫情影响收入来源等人群,通过给予一定延期还款(最长不超过180天)、推迟下一还款日期、延迟偿还本金、推迟贷款到期、提供贷款重组、贷款展期等方式,减轻客户疫情防控期间还款压力。

不过,也有国有大行并未明确最长宽限时间,需要客户与银行协商。按照深圳工行向南都湾财社记者的回应,因疫情不能按时还房贷的客户可给予个人贷款延期还款服务支持。通过延期归还房贷(提供宽限期)、延长还款期限、变更还款方式等多种措施,及时做好个人贷款延期还款服务。工行强调,延期时间(宽限期)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深圳交行也表示,对于因疫情住院治疗或隔离,或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以及因购房合同发生改变或解除的个人住房贷款,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购房人自主开展协商,综合运用还款宽限期、延期还本付息、展期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

股份行最长可达3年,特殊群体受关照

相比国有大行,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股份行更为积极。

按照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的说法,针对疫情封控严重区域,住房按揭最长延期18个月;️受疫情影响较严重区域且涉及停工或延期交房楼盘最长延期3年。民生银行深圳分行也表示,影响人群可向该行申请按揭贷款延期还款,允许客户多次申请或调整延期还款服务,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申请方式有延后还款时间和延长贷款期限两种。光大银行深圳分行表示,对于受疫情影响确实无力还款的客户,我们会提供必要的延期还本付息支持,且不计入客户征信违约记录。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90天。中信银行深圳分行表示,对因疫情住院治疗或隔离、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客户,我行根据客户申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结合客户实际受影响情况,提供合理的延期还款服务。

不过,作为总部在深圳的金融机构,截止当天下午招商银行暂无明确表态。

记者还留意到,部分银行专门把“货车司机”这个受影响较大的特殊群体纳入房贷延期政策服务对象内,也体现了深圳金融行业的细心。

深圳部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延期政策

宽限期内仍继续计息,本金可一次性或摊分归还

实际上,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多家银行的相关便民延期政策此前早已实施多时。而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利息和征信成为最大考虑。对此,各大银行均明确表示,申请个人贷款延期不会影响客户征信,无需担心。

那么,如果符合条件并申请了延期还款,利息如何计算?深圳一家银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正常计息,不计逾期,不算罚息。”

利息又该如何归还?按照某国有银行的说法,延期期间贷款利息按实际本金占用情况计算,并可在延期时间过后,客户可以选择一次性归还或摊分至后续各期归还。

“延期还款,并非不用还款。”某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如是向记者强调。

对于房贷延期的市场需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分析认为,延期还房贷,本质上是把当前的还贷资金压力转移到未来,而且宽限期内房贷仍然继续计息,这意味着未来还贷的压力可能加倍,因而延期还房贷并不太适合大部分人。他提醒,如果确因疫情影响,近期收入大幅减少,可以考虑。

消费贷降“门槛”

“您好,我们现在有款消费贷产品,月息不到4厘,甚至更低(不到3厘),您近期有资金需要吗?”近期,多位消费者反映接到推销电话,目前消费贷产品的年化利率最低已降至4%以下。如通过与银行有合作关系的助贷机构办理,利率甚至更低。

消费贷利率下调

华丽(化名)在两天内接到数十个推销信贷的电话,其产品分别来自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不同银行。

“有一家机构声称,我是建设银行的优质客户,现在有一款贷款产品利率降至4%以下,可我根本连建设银行的卡都没有,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获得的信息。”面对助贷机构的电话轰炸,华丽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银行现在业务已经如此稀缺了?”

实际上,从央行发布的上半年信贷投向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2.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39万亿元。其中,消费贷款增加6468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2.13万亿元;经营贷款增加1.5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2644亿元。可以看到,两类贷款比起同期皆有下降,上半年贷款市场低迷。

不过,5月至6月信贷投放总体企稳回升,居民贷款数据也明显回暖。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分析,当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在资产端竞争较为激烈,适度下调消费贷利率有助于刺激信贷需求、扩大信贷投放,这也是金融机构对信贷供需格局变化作出的正常调整。

从国有行的角度来看,工商银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利率最低可至3.75%,已接近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65%)。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暑期优惠活动,线上申请的“中银E贷”最高可贷20万元,额度有效期1年,贷款期限1-12个月,年化贷款利率3.9%起。“还有一款随心智贷,最长额度有效期可以申请3年,利率最低可至3.75%。”中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邮储银行“邮享贷”全程线上审批,可申请额度不超过2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3.85%,单笔贷款期限不超过60个月。

而如果从助贷机构的渠道办理个人消费贷款产品的话,可能还有更多优惠。记者以用户身份了解到,“如果您满足条件的话,我们有一款月息2.6%的个人消费贷产品,平常是没有这样的活动的。如果您条件略有不满足的话,还可以申请另一款3%利率的消费贷产品。”相关助贷人士介绍。

“现在的贷款要求比疫情前放松了很多。”据某助贷机构经理透露,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监管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加上为了完成各项任务指标,银行和助贷机构都非常积极。“有时候月初的条件审核卡得很死,到了月末银行还有指标没放出去,要求就会放松。我们一般建议用户月末再来办理,而且会集中几十个客户一起办理,这样有时还能帮客户争取到免息一个月的优惠”。

但实际上银行对申请最低贷款利率的客户有一定的资质要求,以工行为例,想要申请最低利率,要求在当地有一年的社保和个税缴纳记录、半年内的工资流水、工作单位需为世界500强或从事公务员等职业。

新增信贷支柱

“目前有不少银行发力消费贷业务,主要是目前国内需求逐步回暖,小额消费贷需求有望逐步回暖;部分银行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同时,小额消费信用贷业务对于风控能力较强的银行来说,实际收益并不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银行消费贷可用于装修、大额消费、置办物件等领域,与扩大消费的导向不谋而合,银行在此时降息也是紧随下半年消费市场回暖的趋势,顺应扩大消费贷业务利润增长点。

“同时,国内实体经济处于恢复期,银行通过发力消费贷稳定新增信贷业务;另外,为稳定经济大盘,国内先后推出财政、货币增量政策,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消费贷利率中枢下移,对消费者吸引力有所提升。”周茂华表示。

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可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截至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26家银行完成半年报披露,占比61.9%。从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来看,消费信贷成为不少银行新增信贷的支柱,也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比如,杭州银行围绕财富业务,巩固消费信贷,布局大零售金融。2022年上半年,杭州银行个人贷款比重达到36.68%。“下半年提前布局消费市场,积极拓展消费场景明确的零售信贷业务,奠定明年业务发展基础。”杭州银行行长、财务负责人宋建斌表示。

宁波银行压降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发力个人消费贷款,贷款结构显著优化。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宁波银行零售贷款业务中,个人消费贷的占比达23.61%,而个人房贷占比仅为4.55%。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普遍面临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记者梳理半年报发现,各银行通过优化信贷结构稳住了新增贷款,在消费金融中深耕细分领域,绿色信贷、新市民金融服务、汽车消费贷成为亮点。

上海银行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投放金额5.03亿元,同比增长197.63%;2022年6月末,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0.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13%,带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502.06亿元。

该行在半年报中指出,持续深耕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导向,积极布局绿色信贷领域,加大与新能源造车龙头企业合作,重点定位有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以及融资租赁公司、头部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加速线上化、无纸化等低碳作业模式创新。

展望下半年,周茂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下半年随着国内消费稳步恢复,消费贷利率中枢已明显下移,在银行和助贷机构推动下,预计消费贷需求将明显增长。”

比如,在8月份拿到苏宁消费金融的股权交易许可后,南京银行的消费金融将被打造成大零售战略2.0当中的业务发展重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南京银行表示,下半年将加大对便捷化、个性化、场景化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优化“你好贷”业务流程,统一线上“你好贷”和线下“信易贷”模型策略,提升客户用款以及提额体验。

“一般来说,银行发力个人消费贷业务,具有资金成本、品牌等方面优势,但市场竞争激烈。对银行来说,要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消费场景创新,并不断提升信用风控能力等。”周茂华表示。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