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信用贷款权重

本文目录

央行营管部: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加制造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指标权重

每经记者:张寿林每经编辑:廖丹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但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形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经济增长呼唤政策进一步发力。

11月15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金融支持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按照官方表述,这项《指导意见》着眼推动“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转变。

文件围绕货币政策、部门协调等提出了25项具体意见,包括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加制造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指标权重,推动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寿林摄

设立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融资的专项再贴现产品在具体举措上,《指导意见》体现为六个方面:

一是在结构上引导,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围绕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着力引导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加制造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指标权重,推动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

设置先进制造业企业票据再贴现绿色通道,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制造业聚集区域合作,设立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融资的专项再贴现产品。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指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金价格机制,提升业务条线发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积极性。

二是在体系上支撑,推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宜的组织体系建设。多角度、分层级地优化金融体系支撑。鼓励银行探索建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制,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制造业聚集区域设立特色支行,实施差异化管理。支持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制造业聚集区域设立项目子公司。

三是在机制上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信贷机制和产品体系。支持银行内部建立制造业企业适用的信用评级体系、信贷准入标准以及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作用,为小微制造业企业提供续贷服务。

鼓励制造业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开发全流程、高效率的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推动银行与上海票据交易所对接,提升商票流转与融资效率。研究推动制造业核心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产业链融资票据。

四是在渠道上拓宽,大力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融资体系。鼓励辖内银行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拓宽支持双创企业的资金来源。鼓励银行开展不良资证券化试点,主动化解制造业过剩产能领域信贷风险。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制造业聚集区域出台面向先进制造业企业的上市扶持政策。

五是在产品上丰富,进一步发挥保险市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积极开发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为制造业提供多方面的风险保障。扩大保险资金对制造业领域投资,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低成本稳定资金来源。鼓励保险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享信息、优势互补,合作开展制造业领域股债结合、投贷联动等业务。

六是在政策上升级,积极促进制造业企业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拓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渠道,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资金“用出去”。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深化制造业企业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下扩大制造业企业跨境融资空间。

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参与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允许非投资性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依法以资本金开展境内股权投资和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和诚信合规的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实施优化单证审核等便利化措施。

9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较全国高12.8个百分点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地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9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816.3亿元,同比增长36.1%,较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7.8个百分点,较全国高12.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32.6亿元,同比多增236.2亿元;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中小微和民营贷款占比均达到去年9月以来最高。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杨伟中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最近发布的经济数据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无论全国还是北京,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均有所放缓,表明实体经济还是面临不少困难,还需要在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继续加大力度。

杨伟中透露,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数次深入北京制造业聚集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走访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为进一步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做好制造业金融支持谋篇布局。通过调研发现,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金融组织体系与产业资源不匹配、金融产品创新与研发企业特点不匹配、金融专业人才和数量配置与高端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金融有效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北京制造业聚集的重要区域,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20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

人民银行营管部联合多部门最新制定的上述《意见》,就是根据北京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特点和金融需求,聚焦痛点,疏浚堵点,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日经济新闻

再出实招!郑州银行发布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18条措施 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护航经济大盘,金融机构在行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决策部署,不断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复工复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郑州银行迅速成立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领导小组,于近日出台《郑州银行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围绕增强敢贷信心、激发愿贷动力、夯实能贷基础、提升会贷水平四个方面出台了18条措施,切实提升该行服务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推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敢贷: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提振士气,增强敢贷信心。

当前受疫情及经济下行双重影响,许多市场主体面临困难。在这一背景下,银行如何增强敢贷信心?

据悉,为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对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增强敢贷信心,郑州银行进一步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一方面优化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搭建申诉平合、加强公示等,探索简便易行、容观可量化的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引导相关岗位人员力勉尽职,适当提高免责和减责比例。

另一方面,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强化贷前客户准入和信用评价、贷中授信评级和放款支用、贷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抽查,提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积极打造智能化贷后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多维度监测等手段,及时掌握可疑贷款主体、资金异常流动等企业风险点和信贷资产质量情况,有效识别管控业务风险。

同时,改进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方式。严格落实普惠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监管要求,对不超出容忍度标准的分支机构,计提效益工资总额时,可不考虑或部分考虑不良贷款造成的利润损失。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计划,确保应核尽核。

积极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见贷即担”见担即贷,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减少重复尽职调查,优化担保流程,提高担保效率。深化“银行+保险”合作,优化保单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合作业务流程,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愿贷:强化正向考核激励,精细化利率定价,激发愿贷动力。

解决不敢贷存在的机制问题,还需释放“愿贷”的主观能动性。

为激发愿贷动力,该行新出台的《实施细则》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牢固树立服务小微经营理念,切实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自觉性,在经营战略、发展目标、机制体制等方面做出专门安排,对照小微企业需求持续改进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供给与小微企业需求的适配性。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腾挪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强化绩效考核引导,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降低或取消对小微业务条线存款、利润、中间业务等考核要求,适当提高信用贷款、首贷户等指标权重。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情况与分支机构考核挂钩,作为薪酬激励、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合理增加专项激励工资、营销费用补贴、业务创新奖励等配套供给。

另外,优化提升贷款精细化定价水平。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幅度,调整优化经济资本占用计量系数,加大对小微业务的倾斜支持力度。适当下放贷款定价权限,提高分支机构金融服务效率。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和地区的小微企业,鼓励阶段性实行更优惠的利率和服务收费,减免罚息,减轻困难企业负担。

能贷: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精准响应,夯实能贷基础。

夯实能贷基础方面,《实施细则》提到,充分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贷币政策工具提供的资金,将新增信贷资源优先投向小微企业。持续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围绕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结合各项贷款投放安排,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

同时,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可考虑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源。通过加大利润留存、适当控制风险资产增速等,增加内生资本补充,包括但不限于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增强小微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围绕增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效金融供给,结合区域差异化金融需求,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专营机制,加强渠道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形成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

该行还表示,将常态化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通过线下主动走访、线上服务平台推送等,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提高融资对接效率,降低获客成本。积极与各类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基地等开展业务合作,搭建分主体、分产品的特定对接场景,为不同类型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融资跟踪监测,动态优化政策措施,快速、精准响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会贷: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会贷水平。

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银行会贷水平?郑州银行打造的“科创金融”样本为简化交易环节、降低服务成本、开辟触达客户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河南圣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非标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以及设备维护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智能自动化电子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受疫情影响,今年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现有库存原材料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需要增加流动资金以扩大原材料库存,保障生产。

得知企业经营困境,郑州银行商都支行主动上门对接,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设计融资方案,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专属服务,最终为该企业提供300万元“专精特新贷”信用支持,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这是郑州银行用科创金融服务助企纾困的一个缩影,也是其“会贷”能力的体现。

据悉,为提升会贷水平,该行一方面健全分层分类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强化支农支小定位,将增加小微信贷投放与改革化险相结合,形成特色化产品和服务模式,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持续增加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深入研究个体工商户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加大创业担保贷款、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深入实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强组织人员保障,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作用,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拓宽小微客户覆盖面。聚焦行业、区域资源搭建数字化化获客渠道,拓展小微金融服务生态场景,提升批量获客能力和业务集约运营水平。

同时,丰富特色化金融产品。针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所属行业、交易场景和融资需求等特点,持续推进信贷产品创新,合理设置贷款期限,优化贷款流程,继续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

按照部署,未来,郑州银行将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策以及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下沉拓面,履行社会责任,强化服务小微,全力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敢、愿、能、会”长效机制落地实施,为稳住经济大盘大局贡献郑银力量。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兼顾平复短期冲击和长期机制建设

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玉玲: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兼顾平复短期冲击和长期机制建设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玉玲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兼顾平复短期冲击和长期机制建设;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堵”污染保持必要的信贷投入,更需要把主要精力转向优化绿色融资结构;建立金融机构有序处置机制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役的重要环节。

区分融资困难与经营困难支持企业正常经营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大力度的支持。在流动性总量充裕的情况下,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凸显,其中既有近期疫情冲击的影响,也是经济金融体系结构性矛盾的反映,一些企业难以达到贷款条件,单一化融资产品难以满足企业的多样化、个性化需要。为此,王玉玲提出如下建议:

在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和疫情短期冲击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兼顾平复短期冲击和长期机制建设,注重“四个区分”:一是区分前景企业与僵尸企业,切实满足有效融资需求;二是区分疫情风险与道德风险,避免搭政策便车;三是区分融资困难与经营困难,支持企业正常经营;四是区分正常溢价与不当收费,发挥好利率的价格信号作用。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

第一,增强金融服务的异质性。围绕优化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结构,健全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服务主体和市场体系,提升金融支持精准度。间接融资方面,组建由地方政府独资或控股的区域性政策性银行,允许吸收少量存款,专门针对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具有政策扶持性质的融资服务。推行面向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主办行”制度,由银行深耕特定行业和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实时动态把握企业经营脉搏,避免多家银行对同一客户重复审贷、多头借贷。对中小金融机构,加大资本补充、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功能定位,增强信贷服务能力。直接融资方面,鼓励创新介于优先级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间的类夹层融资形式。积极发展包括IPO、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广义股权市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发展垃圾债市场,专门为信用等级较低的公司发行债券。

第二,增强财税金融的联动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一是设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专项保障基金,专门为难以满足贷款条件的小微和民营企业提供担保。二是整合地方各类财政增信资金建立“资金池”,在贷款风险补偿、应急转贷、财政贴息、增量奖励等方面集中管理,放大资金运用的协同效应。三是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扩大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对于信用状况优、经营管理好的担保机构,可适当降低保证金缴存比例。

第三,增强信用信息的可用性。着眼解决企业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扩充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来源和使用范围,促进扩大信用贷款规模。一是形成“能放信用贷款”的环境。推动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数据,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完善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与银行审贷有关的中小企业“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或普惠领域的“三单”(电费单、水费单、纳税申报单)信息。推动省级地方大数据管理机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或行业协会与银行机构数据共享。二是形成“会放信用贷款”的文化。推动银行顺应要素市场化改革新要求,从过度依赖“抵押担保”的惯性思维,逐步转变到依靠“信用信息”等数据要素价值上来,大力推广金融科技手段,增强差异化风险定价能力。建立企业非金融主要信用信息评价(比如纳税信用评级等)和金融信用信息评价(融资状况等)“双评价”融合机制,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形成“敢放信用贷款”的机制。出台针对“信用信息贷”的多元化风险缓释措施,设立专项风险缓释基金、风险补偿资金,或者保险公司专项信用信息贷款保证保险资金。建立线上强制执行公证机制,提高“信用信息贷”风险处置效率。强化各行业主管部门协作,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并嵌入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系统。

第四,增强监管政策的引导性。丰富金融市场供给主体,培育和设立包括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在内的专营金融机构,成立主要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如区域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等)。在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方面,适当调整信用贷款权重,以市场化方式激励银行信用贷款投放的内生动力。优化现有借贷便利工具,比如放松金融机构的抵质押品要求,或者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进行无质押融资便利,延长中期借贷便利期限。继续推动LPR改革,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市场化水平,发挥好利率价格信号作用,实现信贷资金的合理高效配置。

对“堵”污染保持必要信贷投入注重优化绿色融资结构

随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绿色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应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存在一些障碍。王玉玲认为,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堵”污染保持必要的信贷投入,更需要把主要精力转向优化绿色融资结构。具体可以采取完善绿色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开展绿色上市后备企业库建设、为绿色企业上市及发展服务、建立辖内科研院所绿色技术研发信息库和国民经济绿色技术瓶颈清单、完善考核机制方面的工作;建立绿色信贷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产业认证标准、支持绿色消费、明确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支持领域。此外,财政税收积极配合,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市场发展,最终形成绿色融资优化发展,绿色产业与绿色消费良性互动的局面。具体建议如下:

完善绿色直接融资和风险基金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建立绿色上市融资后备企业库。以是否有利于绿色技术研发为核心标准,完善绿色上市后备企业库建设,合理确定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建立工作激励机制。二是完善推动绿色企业上市的服务体系。建立对绿色上市后备企业库辅导机制,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基金、金融监管机构四方与库内企业对接,采取办理培训班、“一对一”结对子辅导等方式推动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市场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上市,鼓励绿色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并购强强联合和集聚核心科技竞争要素。三是建立科研院所绿色技术研发信息库和国民经济绿色技术瓶颈清单,统筹协调各类政府背景的创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及市场化风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加大对接支持,重点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萌芽期、初创期绿色创新企业;四是完善对国有背景基金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重点完善尽职免责标准,调动基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建立绿色信贷支持体系。一是建立绿色产业认证标准。重点对生态环境薄弱地区的治理、修复、保护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创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化运用,做大绿色产业。加大非绿色企业绿色化转型技改信贷投入,设立传统产业海外转移专项贷款。二是明确政策性融资支持与商业性金融支持领域。政策性金融以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项目为支持重点,商业性绿色信贷以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绿色企业或项目作为优先支持对象,建立与绿色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绿色信贷政策。三是加大对绿色消费支持力度。建立绿色技术产品标识标准,出台优惠贷款支持政策,为购买、安装、使用绿色技术产品提供优惠贷款,做大绿色产品消费市场。四是加快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服务能力建设,采取建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成立绿色分行等方式为绿色企业提供专门服务,提高审贷效率。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一是完善财政支持体系建设。推出绿色直接融资奖励政策和绿色贷款贴息政策。建立完善推动绿色直接融资工作先进机构、个人和单位现金奖励规定和职务晋升激励措施,完善对绿色上市公司的财政奖励措施和标准;适当提高贴息比例,适当延长贴息期限,建立绿色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合理确定风险分担比例,推动金融机构扩大对绿色产业贷款。二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完善对绿色创新企业的税收支持,对消费绿色技术产品给与税收减免或抵扣等优惠措施。如,对初创绿色企业提供“三免两减半”税收优惠、对企业开发绿色技术提供研发费用抵扣所得税等。

采取小范围试点,逐步推广的渐进施行方式。建议选取湖北省作为绿色金融优化发展的试点省份,探索实现绿色信贷稳健发展、绿色直接融资和风投基金等加快发展的可行路径,推进绿色技术研发,促进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加快修订《存款保险条例》构建金融机构有序处置机制

建立金融机构有序处置机制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役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风险处置经验,但与市场化、法治化的有序处置机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非国有乃至国际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王玉玲认为此前以国有机构为主的风险处置做法亟需改变,要加快修订《存款保险条例》,构建一个以存款保险为平台的金融机构有序处置机制,实现正常时期高风险机构的常态化有序处置,以及特殊时期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特别处置,以实现保护公众利益、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道德风险、促进市场出清及最小化处置成本的目标。

王玉玲建议在近期银行风险处置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构建一个以存款保险机构为平台的金融机构有序处置机制。建议统筹考虑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银行风险处置和破产的规定,修订《存款保险条例》明确由存款保险机构担任银行的处置当局,明确其在早期纠正、处置措施以及破产中的职责等,重点要赋予强制转移资产债务、成立过桥银行等必要的处置权力,同时允许其依法承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工作,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体系。

首先,有必要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充分的信息获取权、对银行进行风险监测,确保其全面并持续获得反映银行安全稳健经营的内控和监管信息,及时识别问题和风险,在问题出现早期对银行采取风险控制和纠正措施。

其次,如果早期纠正无法降低问题银行的风险状况,该机构仍然面临倒闭风险且需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应当由存款保险机构担任接管组织。在遵循基金使用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前提下,存款保险机构可及时制定处置方案,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对问题银行实施专业化、市场化的处置。

最后,如果采取风险处置措施后,问题银行仍无救活的可能,则应进入司法破产清算,由存款保险机构担任破产管理人。存款保险机构依法履行偿付存款的义务后,可以作为债权人参与银行破产程序,分配银行的破产财产,并就个人债权偿付部分优先受偿,最小化存款保险基金的损失。

此外,鉴于农村信用社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特殊性,王玉玲认为有必要对这两类机构的风险处置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秦雪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