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做分期贷款工作怎么样

本文目录

贷款培训包就业,靠谱吗?一大学生信以为真,结果...

又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求职心切,有些培训中介机构趁机宣称,“包学会包就业”,培训费还能帮介绍贷款......真的可信吗?

一名大学生就信以为真,贷款培训费2万元,参加培训后经介绍进入某公司,但实习两个月后就因能力不符合岗位需求为由,在“试用期”内被解除劳动关系。该名大学生要求退还培训费遭拒,一纸诉状告上法院。近日,本案历经一审、二审,有了判决结果。

贷款2万元参加培训实习两个月就被开除

小华是某高校2021年应届毕业生,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

2020年10月,小华与A公司签订《室内设计师就业培养实训协议》,约定A公司为小华进行就业培训,培训期满,公司负责为小华推荐工作,公司可根据实际项目需求留其在公司工作,或由公司保证至其合作设计公司就职,就职薪资不低于4000-8000元,合同于推荐就业成功时终止。

小华在A公司员工介绍下进行网络分期贷款,向A公司支付培训费用2万元。

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小华在A公司接受培训。

2021年3月,在A公司推荐下,小华在深圳某公司就业,实习期为两个月。

两个月后,该公司向小华发放工资,每月工资1500元共计3000元;并以小华能力不符合岗位需求为由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系。

法院判决解除协议并返还培训费用

小华不服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此前签署的协议并要求A公司返还培训费。

A公司辩称,该协议是在双方真实意思下签订的,真实有效,且双方已经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在合同目的已经实现的情况下,原告无权要求被告返还合同款。再者,双方合同的目的是提供实训培训并帮助实现就业,并没有约定保证通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关于劳动合同的可持续履行,既没有合同约定,也没有现实意义,更没有法律依据。

花都法院一审审理后判决,支持小华解除案涉协议及要求A公司返还培训费用的主张。

A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广州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法院指出,从查明的事实来看,A公司未经人社部门许可审批设立民办培训机构,并不具备相关的职业培训资质,其向小华提供培训服务,不符合规定。

双方签订协议的目的是使小华具备相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到用人单位工作获得一定金额的劳动报酬。结合小华提供的证据及其到深圳某公司工作期间尚未完成大学学业的情况,其到深圳某公司工作属于实习期,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试用期,不符合案涉协议约定的就职条件。A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小华被深圳某公司正式录用。A公司主张双方合同已履行完毕,与事实不符。小华主张解除案涉协议有理,应予以支持。

如前分析,A公司向小华推荐的用人单位并未录用小华。小华请求解除合同,返还相关费用,应予以支持。

法官提醒:大学生求职应

加强必要风险防范意识

本案虽是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但双方签订的培训协议的内容和目的是为了让参加培训者获得理想的工作,双方应当按照协议履行。

一方面,公司应具备相关的职业培训资质,合法合规开展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公司也应当综合考量参与培训者的条件与水平,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寻找和推荐符合协议约定的岗位。

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求职心切,在毕业前寻找实习单位增长工作经验的做法虽应予鼓励,但是也应当加强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

一、核查培训公司资质。可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渠道查询其工商登记信息,了解其是否具备相关的教育培训资质及其他信息。

二、了解欲就职公司情况。可以在就业网站上搜索相关公司的评论,或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该公司参与诉讼的情况。

三、高度警惕分期贷款事宜。寻找工作过程中,若同时被“提议”办理分期贷款进行付费,应高度警惕,科学合理评估自身情况及潜在风险,谨慎作出决策。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通讯员:花法院

标题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靠声音兼职月入过万?大学生学配音却惨遭网贷暴力催收

视频加载中...

“4天教你用声音赚钱”“仅需1元轻松做副业”“0元配音速成班”“会说话就能赚钱”……

无论在抖音、B站还是其他视频平台,经常会轮番播放这样的广告。不少博主也都以“高收入兼职”为主题,推荐配音兼职,并号称是“0元报名”。

“无门槛轻松月入过万”,这样的“好事”难免就让一些人心动了。殊不知这看似诱人的“招聘信息”之下,却暗藏着消费陷阱。有大学生甚至因此而负债在身,遭受疯狂的催债骚扰。

“他们说有的老师说句话就好几千块钱,有部手机就能挣钱。这谁不心动啊?”小潘告诉看看新闻Kw记者,正是在被多个短视频博主“推荐”后,她在一家名为“潭州教育”的机构,在线报名参与了一节“0元试听课”。

在试听课上,老师着重展示了老学员们的“辉煌成绩”。比如,新手配音员的兼职价格,最低每小时90元;在“最不景气、最不挣钱的12月”,机构学员的总收入达到了27.3万元。老师强调,他所在的机构不仅提供配音教学,还有海量的兼职机会,学员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挣钱。

一节试听课下来,原本就想要兼职挣钱的小潘,在线支付了200元课程定金。当被要求支付剩余全款时,她才反应过来,作为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自己根本无力承担五千多元的学费。

看看新闻Kw记者随机报名参加了几家机构的试听课程,无一例外,在两个小时的课程中,老师反复强调,学习配音可以轻松变现。“20多种变现方式,100多个有声平台”,“学习一个月就可以兼职”。

而所谓的试听课,事实上更像是一场直播带货。在课程的最后,老师竟然直接开启了“限量抢购”倒计时,鼓动试听学员马上下单买课。

几乎在试听课程结束的同一时间,所谓“课程顾问”就打来电话,继续游说看看新闻Kw记者不要错过难得的限时优惠。此后,这位“课程顾问”每天都给看看新闻Kw记者发送十数条短信,“轰炸式”地游说看看新闻Kw记者。

试听课期间,老师以轻松赚钱、免费试听为“诱饵”,再一步一步引导学员买课;随后课程顾问展开电话销售,步步紧逼,完全不给试听者理性思考的时间。这样一套营销组合拳打下来,一些学员抵挡不住攻势,“心甘情愿”地花钱买课,成为了消费者,甚至被鼓动通过网贷分期的方式来支付培训费用。

小潘花费5500元,报名学习两个阶段。无力一次清付清学费的她,在销售顾问的引导下,下载了分期贷,分12期贷款。

另一名大学生小易,花了6805元报了3个课程,其中5000元是通过分期乐平台分期贷款,共分12期。小易说,老师在付款前对她说是免息分期,不用担心利息的问题,而且会边上课边接单,完全没有压力。

小易办理好贷款后才发现,和老师说的“免息”不同,她每期需要还款472.8元,需要额外支付的费用,超过了本金的13%。

对此,“销售顾问”又编出了一套说辞,声称这已经是优惠后的价格,学员额外需要支付的利息已在学费总价中予以减免。事实上,这些课程的定价弹性空间非常大。看看新闻Kw记者连续多日没有理会“课程顾问”的消息后,“课程顾问”主动将学费降了一千元。

北京恒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庄言告诉看看新闻Kw记者,2021年3月17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并且禁止通过诱导性营销,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导致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显然,这些机构的行为已经完全违背了通知的内容。

不过,引导学员贷款买课,还只是“套路”的开始。

在上了三节课之后,小潘就收到了老师的提醒,称她的声音条件很不错,可以加钱升级课程,享受“1对1”单独辅导。老师甚至还“提点”她:“不升级课程,以后是不会给派单的”。

有学员告诉看看新闻Kw记者,老师还会旁敲侧击地告诉大家,要想接到更多配音单挣更多钱,不仅要花2000多元买专业录音设备,还要学会音频剪辑,以此来推销机构的剪辑课。

除了各种“花式”追加费用之外,所谓的“在线授课”也是“货不对板”。小潘加钱升级的所谓“1对1”课程,最后却都是录播,她根本没有办法得到“1对1”的指导。

学员们学习配音的目的就是兼职挣钱。但是参加培训几个月后他们发现,事情根本没有对方描述的那么容易。

学员张张在上完两个阶段的课程后被拉进一个QQ群,群内有近800人。据老师介绍,这就是专门为学员们提供的接单平台。

在这个近800人的接单群里,每月只会发布1至2条接单信息。有学员向多位群友打听后发现,大家所遇到的情况一模一样,反复试音,但根本没有人真正接到过单。

学习配音3个月后,小易同样也没有得到任何兼职的机会。没有收入,她自然无法偿还分期支付的课程费。于是,她向对方提出中止课程并申请退费。结果,不仅她的退费申请被拒绝,逾期未还款带来的后果也超出了她的预料。不仅她本人会频繁接到催收的电话和短信,亲朋好友也因此经常遭到匿名来电的骚扰。

2021年上半年,包括“潭州教育”在内的多家培训机构已经因虚假宣传、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等原因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处以顶格处罚,但涉及类似“套路”的个案并未就此消失。

近期,看看新闻Kw记者发现,负面消息缠身的“潭州教育”已经变更了客户端应用的名称,改名为“VIP伴学”。与此同时,有学员告诉看看新闻Kw记者,在他们就退款问题与培训机构周旋的过程中,学员群依旧源源不断地有新人加入。

(所有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看看新闻Kw深度报道团队)

还没上班先背上3万债务 毕业生找工作被忽悠贷款培训

来源:【青岛信网】

信网6月13日讯(记者郑倩楠)先以高薪职位吸引求职者报名应聘,又以能力不足需要培训为名收取培训费,这种“招转培”陷阱让不少毕业生还没工作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毕业生小王在了解到这种陷阱的套路后,发现自己的遭遇竟然一模一样,“我怀疑自己也被‘招转培’骗了,要求公司退款,但是他们不给我。”据介绍,小王受青岛青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青奥公司”)邀请参加面试,后被告知能力不足,需要参加该公司的培训。在对方的游说下签订了《实训与就业保障协议》,约定实训费用24800元,加上利息共30638.26元,分24期还完。对此,青奥公司告诉信网(0532-80889431),小王和公司一直闹得不愉快,“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不满,我们是不会给他退款的。”

找工作不成贷款参加公司培训

2021年刚毕业的小王在58同城上找工作,一位青岛青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到他,称公司正在招设计和剪辑岗位的员工,邀请他面试。“第二天我就过去了,公司的人问了我一些情况,然后说以我现在的能力还无法胜任他们的工作,但可以参加公司的培训,结束后他们会直接为我安排高薪岗位。”

小王表明自己刚毕业,手头没有钱参加培训,“对方说可以帮我办理分期贷款,培训结束分配的工作每个月都有很高的工资和补贴,钱很快就能还上。”小王听后很是心动,于是在2021年8月7日,与青岛青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实训与就业保障协议》,约定实训费用24800元,加上利息共30638.26元,分24期还完。“青奥公司让我们下载一个金融APP,他们教我们怎么在上面上传信息贷款。如果有哪个月没还钱,平台先会催促还款,然后青奥公司也会催。”

信网从小王提供的协议上看到,实训课程为UI提升班,协议中还约定,甲方青岛青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乙方推荐企业综合年收入标准为转正1年年薪5-8万,转正2年年薪7.5-9.8万,转正3年年薪9-12.5万。

协议中,甲方承诺对于符合就业条件的乙方全部保证就业,如乙方收到的录用薪资未达到标准,甲方需继续对乙方进行就业推荐,直至达到甲方承诺的薪资标准为止。协议还约定,在此期间小王也可以自己找工作或自主放弃甲方推荐的工作,“乙方自主就业成功视为本协议如约履行”——而就是这一条让小王觉得自己掉坑里了。

(来源:当事人)

当事人认为青奥公司采用“招转培”模式赚钱

小王告诉信网,两个月的培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培训过后,青奥公司就让我们编造工作经历、制作假简历,最后还是自己找工作。”小王说:“协议上约定的就业推荐,实际就是青奥提供一些合作公司的名称,但还是需要我们在网上自己联系投简历和面试。”小王称,因为自己身上背了大额贷款,他和其他学员只能拼命自己找工作还贷。而自己找到的工作,依照协议约定,也视作青奥公司如约履行,虽然公司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小王认为,该公司采用“招转培”的模式,在各个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应聘者投简历或面试。再以面试者能力不够为由让他们参加公司培训,并承诺安排高薪岗位,诱导学员签订协议并贷款。“这是对我们学员的欺骗,我要求青奥公司给我退钱,也希望不要有更多人掉入陷阱。”

信网了解到,“招转培”即“招聘转培训”,就是指某些培训机构利用招聘平台,以“面试”为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实际上是为了诱导求职者参加培训。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26人遭遇“招转培”陷阱的案例。

青奥公司:目前仍在持续招人

对于小王的指控,青岛青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培训一般是给学员们授课推荐就业会跟合作公司提前联系,也会提前告知学员招聘要求、详细信息,来提高面试的成功率。“培训和就业中都涉及到技术学习问题,我们只能尽力推荐。如果学员出勤不够或者作品不达标,谁也保证不了他一定能有工作。”

该工作人员还否认了小王所说的“招转培”运营模式,“很多人都是通过现有学员推荐而来的,并不全是看到招聘才来,而且也有学员是可以直接留下的。”该工作人员表示,小王和公司一直闹得不愉快,“他已经找到工作好久了,而且从事的就是设计领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不满,我们是不会给他退款的。”

工作人员介绍说,青岛青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负责招聘的,目前仍在持续招人。还有一个青岛市市南区青奥职业培训学校是专门负责培训的,“我们都有相关的资质。”而关于和贷款平台间的关系,他则称,学员都是跟第三方平台贷款,他不方便透露。

职业中介机构需有相关资质

信网联系到58同城,一位客服人员查询后表示,目前在该平台上已经没有青岛青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帖。“用户如果对平台里的招聘公司有质疑,会反馈给平台的审核部门,来核实处理。如果反馈情况属实,我们会下架该公司的招聘帖,冻结其账号后续再发布信息。”

青岛市市南区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如果员工培训完是被介绍到公司内部的岗位,这就属于公司内部培训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员工正式入职前不应收取其他的费用。如果员工是被介绍到其他的公司,那么青奥科技就具有职业中介的性质。“建议王先生拨打12345进行投诉,会有相关部门介入,检查青奥公司是否办有相关证件,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中介资质。”

本文来自【青岛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