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低价“团购”诱人入坑,民警讲述“中天兴盛”传销案细节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传销是不存在受害者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021年8月18日,乐山市沙湾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分别判处龙某、梁某、钱某等29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至二年二个月、并处罚金;对各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及孳息和供犯罪使用的本人财物依法予以追缴、没收。
警方通报显示,2017年前后,龙某等人在四川省乐山市开展传销活动,2018年“中天兴盛”公司注册成立,之后,龙某等人在成都增设公司办公场所,乐山和成都对外称公司“双总部”。2019年5月份左右,“中天兴盛”公司被举报,9月龙某、梁某等骨干成员被执行逮捕。
据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办案警官介绍,核心成员龙某一开始从事传销活动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而“中天兴盛”公司双总部大约有100人。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该组织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又是如何“引人入坑”的?记者采访了相关办案警官,了解到一些案件细节。
“团购”传销模式升级,绝大多数人没有拿到手机
通报显示,2017年前后,龙某等人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乐山市峨边县等地参与“全团了”等传销活动,之后对“全团了”等传销模式进行包装升级,以所谓的“超级团购”模式继续实施传销活动。
2018年6月27日,龙某在乐山单独注册成立“中天兴盛”公司,请其表弟钱某出任法定代表人,公司由龙某操控,对外称公司董事长,同时在四川乐山沙湾、金口河、峨边以及贵州、浙江等地设立分公司,继续使用“超级团购”模式实施传销活动。
“刚开始,这些人对外宣称,他们有渠道,可以通过团购的形式,以极低的价格帮人买到手机。但是,团购需要集资,所以需要一个周期,让大家先把钱交上,等累积到一定资金,把钱给了供应商,供应商再把手机给他们。”办案警官胡警官说。
“后来,‘团购’渐渐变成了引诱这些人‘入坑’的名目,演变成你把钱给我,到期后,如40天—45天后,我再把钱转给你。其实并不是为了买卖手机,而是赚取差价。但这个差价也是利益颇丰,比如一部手机值5000多元,一个周期过后,参与人员就可以返还6000元左右,有百分之十几至二十几的利润。”据胡警官介绍,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真正拿到手机。“毕竟手机只能拿来自己用,很多人的目的并不是买卖手机,而是为了获取高额回报。即使拿到了手机,龙某他们还建立了几个专门回收手机的微信群,可以把你的手机回收,再转给另外的人。这样手机就可以循环利用,其实绝大多数的参与人员都是没有拿到手机的。”
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曾因未按时交付手机陷入买卖合同纠纷。一则裁判文书显示,自2019年8月4日起,原告徐某多次通过转账方式向“中天兴盛”公司支付购买苹果系列电子产品的货款共计518386元,该公司未向原告如约发货。另有原告魏某曾向该公司购买苹果手机143台,转账741458元,但公司并未按照协议约定向原告发货,原告多次索要手机未果,故提起诉讼。
层级分明,“后面参与人的钱补前人资金窟窿”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核心成员龙某等人设计了很多层级。”据悉,“中天兴盛”公司的“超级团购”会员,以交纳“预购”手机费、“代理费”,接受公司提供的管理、协调、宣传、培训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按照抽头返利的顺序和标准,从下到上组成了“会员→经销商→服务商→运营中心代理商→公司核心管理层和龙某本人”的层级。
最下层每交纳一台手机“预购”费、“代理费”,从其直接上线、间接上线到龙某、梁某等公司核心管理层,均层层获得返利。
据胡警官介绍,除返利外,从经销商到运营中心代理商的各层级,每年还需要交纳高昂的代理费。会员购买的手机越多,各层级获得的返利就越多,不断推动内部人员发展自己的下线。
胡警官向记者介绍,区域级的运营中心每年需要缴纳4万块钱的代理费,才有资格成为运营中心,同时,可以从每部手机获得30元的返利。下一级的服务商,一季度需要缴纳9万元的代理费,一年需要缴纳36万元,可以从每台手机获利400块钱。最后,经销商一个季度需要缴纳9000元,一年需要缴纳36000元,可以获得每部手机200元钱的返利。另外,“中天兴盛”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还从下层会员投入的资金中支取高额工资。
“这种传销模式经过了龙某等人的精心计算和设计。从服务商来看,每台手机可以获利400元,只要有两三百人订购手机,一个季度缴纳的代理费就可以挣回来。”胡警官说,“其实参与人员都心知肚明,就是用后面参与人的钱来补前面参与人资金的窟窿,但大家都想着只要在资金池爆掉之前退出来就赚了。然而,资金链一旦断裂,就没有办法了。”
“传销是不存在受害者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胡警官介绍,公司后台的订单系统里面可以看到参与的会员姓名和数量。但是,除了明面上登记的会员,还存在许多“隐形会员”。“因为公司内部规定,只要一单凑够一定数量的手机,就可以赠送你一两部手机,并且一个周期的时间还可以缩短,所以很多参与的人员,比如有10个人参与,可能就用了一个人的名字登记,所以我们很难辨别这个钱是不是他自己的,可能他的背后还有很多人。”
“很多人都是被亲朋好友拉进去的,抱着一些侥幸的心理,以为赚点钱就出来了。”胡警官说。
成立“商学院”进行包装和“洗脑”
资料显示,2018年10月左右,龙某与梁某一拍即合,具有传销违法活动经历的梁某团队加入“中天兴盛”公司,梁某出任公司总经理。为加强包装,龙某、梁某等人组织制作了演示文稿PPT、培训考核讲师、投放广告、开发公司网站线上虚假宣传。于是,“商学院”则成为“中天兴盛”公司进行虚假宣传、包装和培训的主要机构。据办案警官介绍,“商学院”是在龙某的授意之下成立的,由曾某出任商学院的院长。
“商学院会把整个公司的运作模式做成PPT,并且会把各层级一个周期能获利多少,一年能获利多少,都计算出来,如普通的参与人员,40天-45天为一个周期,一年可能做七八个周期,10万块钱的本金,通过这一年可以变成300%。”胡警官说。
除此之外,“中天兴盛”公司也会利用“商学院”对参与人员进行“洗脑”。
“他们每天会在各个运营商、经销商或服务商微信群里面,发布手机的市场价格,还会发公司每天到货手机的情况,让大家觉得确实买到了手机,其实就是拍给大家看的。如果他们要发展某个人,也会把那个人拉到相应的群里面进行洗脑,让他相信这些东西。”胡警官介绍。
“商学院”还会组织各个运营中心的讲师进行培训。据胡警官介绍,运营中心是一个实体的门店,感兴趣的人可以到运营中心去了解公司的有关情况。商学院则负责培训各个运营中心的讲师,教他们运用怎样的话术,如何跟别人介绍,引诱他们参与进来,此外,商学院也会对每位讲师进行考核。
“核心团队中的龙某、梁某、曾某等人,之前参与过一两个传销性质的组织,也都在里面当过讲师,具有一定的传销背景,所以会在一起研究如何开展传销活动、壮大公司的规模,同时,他们还聘请了律师团队,进行一些法律咨询,以此来逃避法律的打击。”
主犯龙某曾开洗衣店、在传销组织当讲师
工商资料显示,四川中天兴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打造团购网项目的企业,旨在创造出新工业2.0时代的团购平台,通过拼单和优势价格的模式,改善实体环境。目前,该企业已处于经营异常状态。
据警方通报,龙某、梁某等人的“超级团购”模式虚构经营项目,掩饰“利润”真实来源,利用投资和返利的时间差做大资金盘,滞留、瓜分、挥霍巨额资金。龙某等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挥金如土,购置别墅、多处房产及多辆豪车,龙某私生活也极其混乱,办理持有多张数万元至几十万元的高档娱乐场所VIP消费卡,长期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为追求异性动辄赠送几十万元,并耗费巨资维持自己吸食毒品的恶习。
2021年8月18日,龙某等29名被告人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至二年二个月、并处罚金,龙某等人一手打造的“商业骗局”也被戳破。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开资料显示,核心成员龙某曾于2007年创办“成都点缀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随后又创办“风向广告”“一九一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4年创办四川光荣野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2017年,创办四川中天兴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打造新零售平台,超级团购网等。此外,网上也有多张龙某参与论坛、演讲的照片。
“之前公司给龙某包装的很多东西都是虚假的。”胡警官介绍,根据警方掌握的情况,龙某曾开过洗衣店,后来在一些传销组织当过讲师,然后成立了自己的传销公司。
“他刚开始从事传销活动的时候,基本上是身无分文的,后来凑了一些资金做了这个项目,资金盘就越做越大。龙某语言方面的能力很强,在公司开会全部都是脱稿,可以连续讲几个小时。为了对员工进行洗脑,他们还专门组织了几次大型会议。”
“身为一个普通人,应该老老实实地上班,不要想一些不着边际的高额回报。现在的很多诈骗也是这样,少一些贪念,多问一问身边的人,就能避免上当。”胡警官说。
新京报记者展圣洁
见习编辑刘茜贤校对卢茜
「天天3•15」兴盛优选“罗生门”:济南站长15万建设费该谁还?
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接到泰安市民李女士投诉,今年五月,她与丈夫马先生成为社区团购公司兴盛优选在济南的一家配送网格站的站长,在八月却被莫名辞退,前期缴纳的15万元合作建设费难以追回。兴盛优选称无法退费,且其中有10万元为前山东区域负责人文先生“利用职务之便坑蒙拐骗”,而文先生则拿出证据表明绝大部分建设费已转入公司账户。一时间,兴盛优选的退费事件陷入多方各执一词的“罗生门”。
鲁A001网格站(受访者供图)
站点承包商缴纳15万建设费
公开资料显示,兴盛优选所属企业为湖南兴盛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预售+自提”经营社区团购,在各个城市通过“中心仓-网格站-门店”三级物流体系进行配送。据了解,李女士与马先生夫妻俩就曾是济南的一家网格站“鲁A001”的站长,负责向各个提货点配送商品。
李女士告诉记者,谈合作时兴盛优选山东区域负责人文先生负责对接,他当时说站长工资加分拣工资每月能收入约两万多,但需要投十五万元合作建设费,相当于把公司前期建设站点的费用结清,此后网格站卖废纸皮的费用可以用于抵扣十五万元欠款。“如果哪天不做了,按照流程提前申请,由公司安排其他人接手,然后将十五万退还。”
有了文先生的承诺,经过公司相关领导张先生的面试,马先生夫妻决定加入兴盛优选鲁A001网格站。
付款时,因马先生账户限额,有五万元转到了兴盛优选公司的对公账户,有十万元通过微信等途径多次转给文先生。当时双方还专门签了一份书面材料,作为费用交接证明。该证明签署时,还有一名网格站内务主管陈女士作为见证人。该交接证明中写道,“由马先生个人出资15万元偿还公司贷款,任命为鲁A001网格站站长”。
马先生介绍,这个网格站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有10位司机和5个分拣员,服务周边六七百家门店。经营过程中,马先生夫妻又向公司垫付了1.5万元建设费,合计投入16.5万元,虽然收入没有当初承诺的高,但每个月也能收入万元左右,本着多劳多得的想法,夫妻俩就作为站长在该网格站工作了两个多月。
因站点内部矛盾被总部莫名辞退
但在经营过程中,马先生又遇到了员工内部矛盾。“七月,有个司机找事殴打分拣员,矛盾激化下,不少员工都罢工了,网格站一时难以为继。”
调解无果,马先生就向公司汇报,希望公司能派来工作人员协调解决矛盾,以便继续运营网格站。然而,公司总部派来两名工作人员参与调解后,夫妻二人却在8月14日被踢出了鲁A001分拣差异群。
一名总部管理人员在微信群里通知:“@所有人,鉴于1号站站长管理不善,做事态度有违公司文化,现做出如下决定。即日起劝退处理!工资结算至8月17日。”对于这样的决定,马先生与妻子并不认同,并称他们总计投资了16.5万元,即便是他被辞退企业也得还钱。
对于马先生夫妻被辞退的具体原因,兴盛优选表示系马先生主动提出解除合作,并非公司解雇。
同时,两个月前招聘马先生夫妻的文先生也因违规问题等被公司停职,由当初负责面试马先生的兴盛优选相关领导张先生接替山东区域负责人一职。
此后,马先生夫妻先后数次来到济南协商退款事宜,他们告诉记者,文先生一直说这个钱应该退,可是他已经离职了,现任山东区域负责人张先生并不同意退款。马先生认为,文先生代表公司招聘他为网格站站长,15万元应该由兴盛优选公司偿还。
兴盛优选与前负责人就钱款事项存疑
对于退款难的原因,记者咨询了兴盛优选公关部工作人员,对方解释称,十五万元中,有五万元是直接支付给公司的建设费,是公司前期建设网格站投入的费用,应该由站长来承担,相当于偿还公司垫款,属于投资款,在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有明确的规定,后续经营过程中出资人自负盈亏。
然而,马先生表示并没有签署过这样的协议,从来没听说过15万元中还有款项功能明细区分,记者向兴盛优选方询问是否能提供协议文件,对方并未回应该问题。
该工作人员继续解释道,其中还有十万元为私下转账,基本被文先生私吞了,公司正在收集材料准备起诉文先生。现任山东区域负责人张先生也表示,文先生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坑蒙拐骗。
对于该说法,记者向文先生求证,文先生十分愤怒,表示自己在职期间的灰色收入均已退还,这15万元是公司让他向新任站长收取网格站建设费垫款,经手的10万元已全部转给公司账户或工作人员账户。为证明自己的说法,文先生还向记者出示了部分转账截图,证实至少已有8.3万元转给公司或相关人员,且部分转账备注为“鲁A001网格站还款”。
记者将文先生已将钱款转至公司的情况告知兴盛优选后,对方回复称:“那本来就是文先生因虚报账目欠公司的钱,公司收到时也不知道款项的具体来源。文先生作为前任站长,私下与马先生签订15万元的协议,其实是坑骗马先生帮他还款。”
文先生则表示,作为山东网格站部长,山东所有网格站归其管辖,但不曾被任命为站长,将公司前期建设费向新站长收取回来也是其工作内容。“公司垫的钱我帮公司收回来了,现在站长不干了,按说公司应该退钱给他,但公司不想退,就没有证据地说我坑蒙拐骗。”文先生还补充说,自己以及其他几个区域负责人还为这个站点垫付了7万的房租,也一直无法退回。
此外,马先生夫妻还提到一个疑点,如果15万元建设费是文先生信口开河,为何当时见证协议签署的内务主管陈女士,以及明确知道15万款项的领导张先生,都没有提出质疑?为什么张先生对面试过马先生的事避而不谈?
对此,公司回复称,陈女士并非公司所派见证人,且现已离职。张先生虽然面试了马先生,但对马先生的投资款金额并不知情。
该网格站目前由公司代运营
投资款迟迟收不回来,马先生就想出了一个方案。“如果自己能找到新站长愿意接手,将15万元投资款交到公司,公司不就可以把我的15万退回来了吗?”然而,这个方案没有得到公司允许,公司称网格站为合伙形式,禁止个人承包。
记者就网格站目前的经营状况咨询兴盛优选,对方回复称目前公司正在代运营该网格站,因此没有新的合伙站长加入缴纳建设费。同时,兴盛优选公关部工作人员还表示,马先生属于自己主动退出,其可以找其他人接手该网格站,接手方会将投资款支付给马先生。
双方说法再次出现矛盾,已经离职的马先生究竟是否可以代公司招聘下一任站长?对此,公关部工作人员表示,马先生可以找人来接手网格站,但公司要评估其是否可以胜任站长。
公司对于站长的建设费缴纳金额是否有明确规定?对此,兴盛优选表示根据情况不同建设费也有所不同,但对于马先生正常情况下到底应该交多少钱并没有正面回应。
那么,这15万元属于什么性质的款项,到底该不该返还,又该由谁来返还?山东千舜律师事务所律师甄恩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事实(偿还贷款)是不存在的,相当于是借给公司15万元,是借款,公司应该把钱还给马先生。”
“现在各方都觉得自己有理,还是走法律程序吧,如果公司需要承担责任也一定会承担的。”兴盛优选表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孙姮李雨馨
21深度|普惠金融有多热?某分行两周用尽额度 高速与是非争议
金融业什么词最红,普惠金融当排前三。上至城市精英,下至田间老翁,或多或少都被普及过这个词。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仿佛一夜之间,普惠金融在各大金融机构遍地开花,各家银行纷纷成立小微金融中心、普惠金融部,产品部门连夜开发小微信贷产品。银行理念迅速转向,小额分散成为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连以往存在严重小微歧视的国有大行,也大面积开发小客户。
于是市场流行这样一句话:“普惠金融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数据年年新,也年年得到印证。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普惠金融增速是最快的。
报告显示,2020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24万亿元,同比多增1.75万亿元。其中,2020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比上年末高7.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52万亿元,同比多增1.43万亿元。
在2021年21世纪经济报道的开门红调查中,普惠依旧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毫无疑问。但随着房地产贷款层层加码,近日有地方监管严查消费贷、经营贷流入房市,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切入口去看一看,普惠金融繁荣之下的另一面。
普惠金融有多热?
2020年,监管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全年不能低于40%,这一指标比2019年又提升了10个百分点。根据各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数据,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同比均在40%以上,有些银行甚至超过50%。
首家披露2020年报的平安银行普惠信贷相关数据显示,该行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8.8%,也维持了高增速。
但高增速下的高需求从何而来?
华南某贷款中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今的普惠金融热,某种程度上是政策导向和银行放款意愿的体现。从普惠贷款需求看,一部分是刚需,确实急需用钱,另一部分客户则可贷可不贷,但2020年普惠利率最低到3.9%左右,普遍4.35%左右就可以贷到款,远比其他融资和用自己的钱划算,普惠贷款需求一下子被放大。
华南某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0年很多业务额度都出现了周期性的紧张,只有普惠优先保证额度。政策倾斜下,普惠自然有空间保持高增长。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报道过部分银行在开门红指标中就给了普惠业务明显倾斜,要求大力推进,即使其他指标都完成,只要普惠贷款指标未完成,其他业绩均打七折。而在这种政策压力下,华北某大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短短两周,该行目前普惠已经几乎额度用尽,其中对公额度中的普惠额度已用完,现在仅剩为数不多的普惠专项额度,只有很优质的客户才会批,可以说任务已提前完成。
该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该分行普惠贷款额度已经超目标了。“去年制定的战略是两年新增20个亿,但去年一年我们分行就新增了22个亿。这也是部分银行业务“通病”,只要政策鼓励,制定指标,就一窝蜂的做,业务量很快就上去。可是否满足了真正需要这项业务的人的需求,恐怕要打个问号。”
“掐尖”与“下沉”
大行的入局与快速发展,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掐尖”与风险“下沉”。
华中某城商行信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下沉服务普惠客户以后,以利率优势吸引了大量原本属于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优质客户,发生的是客户与贷款搬家,也就是被“掐尖”了。而股份行和很多地方法人机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因为在高负债成本和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大量网点下沉的成本压力下,很难与大行进行价格战。但从当地情况来看,大行新增的贷款客户和中小银行流失的客户,基本上是相当的,更多只是把价格降下来了。
某股份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国有大行以低利率进入普惠金融市场“掐尖”的逻辑结果就是:一是股份行中小行客户流失,有实力居前的股份行2019年小微客户流失率可能有20%,实力靠后的银行流失率10%。做得越好,市场份额越大,受到的冲击越大。二是股份行风险偏好下行,再导致城商行风险偏好进一步下行,最后,农商行可能出问题,结果是“羊毛长在猪身上”。
他进一步指出:“近两年农商行不良率飙涨。我们的很多客户就是被大行拿走的,2020年流失率大概也有12%-13%,也有相当多客户最后发现大行名义利率低,但约束条件多,比如一借一年不能提前还,我们随借随还。”
中国银行前行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李礼辉也曾指出,大型银行如果只是在小微金融市场“掐尖”,那只是一批优质的小微企业从中小银行到大型银行的信贷“搬家”,未必能够显著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应的总量。
需要关注的是,在政策导向和指标要求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进一步下沉可能带来的风险。
华北某贷款中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当地省内情况看,四大行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股份行,利率低,条件高。但被卡在这些行外的客户也各有各的选择,不在乎利率的可选农商行,门槛低,征信只要别太差,双签就拿钱,如果有房产或社保就可以走线上单签,配偶都无需告知,该产品在当地很火爆,规模很大。“或者是某股份行的普惠产品,基本上四大行过不了的都可以到这一家,房产保险社保有一样就可以做,他们的客户经理也很能干,所以市场占有率不低。但客户质量不高,基本是靠高利率覆盖风险。”
水向何处?
普惠贷款的本质与初衷是让部分金融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但金融之水是否真的都流向了实体经济?近期监管加码经营贷,严查流向,就是为防止信贷资源流入房市。
“最低年息3.85%,最长可贷20年,深圳首套房贷利率最低4.95%,二套5.25%,房贷利率与经营贷倒挂,20年利息差随随便便就是百万级,换作你,心动吗?”一位贷款中介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告诉记者,普惠金融定义很广,但最具操作空间的是经营贷。“从银行业务类别来看,普惠贷款主要分两类,一是抵押类,二是信用类。信用类目前大多银行都是线上办理,机器自动识别风险和定价,几乎很少人工审批,额度也有限,所以中介对这类业务做的比较少,能发挥的空间也不大。抵押类里,分抵押消费贷和抵押经营贷,其中抵押经营贷是各类贷款中介的主营业务,也是操作空间最大的。”
从贷款条件上看,要办理抵押经营贷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借款人或为公司法人或为股东,需要一个公司的“壳”,门槛受银行政策限制各有不同,比如2020年很多银行门槛很低,基本新成立的公司就可以。今年这一条件可能会有所收紧。二是公司需要“真实经营”,何为真实经营?一些银行要求比较多,要流水、财报、上下游或者发票等,但除了发票其他要求中介都可以“包装”。三是贷款的三方收款方,因为是经营用途,该地大部分银行要求贷款需要打到本笔贷款购销合同里约定的卖方对公账户里,但也有一些银行可以打到法人户或者股东户里。但如果客户如果不是真实的经营贷用户,那实际上是没有真实卖方的,且这个账户也不好找,正常时需要缴纳至少三个点的营业税费,而且还存在资金被盗用的风险,但中介还是有办法搞定。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理论上说,客户拿到钱之后,到底怎么使用中介就管不了了。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客户并不是用于真实经营,流入房市的必然存在。这笔经营贷,本质上就是按揭贷款。
但银行是否真的不知道其中存在“造假“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中介和银行是什么关系。首先一个支行,一般大概只有2-3个客户经理‘专门’跑抵押经营贷业务,但通常他们也有很多其他业务。而且抵押经营贷很费时间和精力。而中介可以帮助银行引流,初步筛选客户,协助整理材料,代跑一些流程;还可以帮助银行规避一些业务和合规风险。在被要求大力扶植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压力下,银行本身也无法让不符合经营贷的客户变为符合条件,但中介可以。这就成了两者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客户经理可能是出于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实际情况是,去年一些买房客户,尤其二套房的客户不做按揭,而是通过中介做抵押经营贷,因为利率更低,贷款金额更高。”该人士指出。
对于这种现象,银行信贷业务人士也并不否认。
前述股份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就直言,“现在有很多银行说,今天办完工商执照,明天就可以申请贷款,这是普惠金融吗?!”原来该行要求所有小微企业必须营业三年才可以申请贷款,但面对普惠金融突然“一窝蜂”的压力,也将三年要求降至一年,但从风控角度看,该人士认为保守的要求应该是2-3年。
该负责人指出,“假小微真按揭”需要被关注,“银行的信贷员看一单不知道,看10单、1千单不知道?一定比造假的还明白。为什么不吭声?因为要完成指标,这地方普惠金融本来只能做到10亿,今年非要增50亿,怎么办,干这个比直接干小微风险小。”
金融科技真的再造普惠了么?
“我相信,假小微固然存在,但真小微还是主流。去年年中随着普惠大力推行,该地房价也有了较快上涨,监管和银行随之就收紧口子,现在操作按揭的空子越来越小。而且我们还是会提示客户,如果进行违规操作被事后检查出来,会被抽贷,且影响征信,其实客户在操作时也会有考量。”某华南助贷人士看法有所不同。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其实所谓中介的所有操作手段,都不是百分百保险的操作。因为只要银行进行穿透,都会发现端倪,有客户转了六个以上账户还是被查到。
但该人士也指出,在金融科技兴盛之时,贷款中介这个古老的行业依然存在,商业模式也并未得到真正的颠覆和创新。
“以现在主流抵押贷为例,银行愿意操作这个类型,是因为吃了几年前信用风险的亏,所以基本都要有抵押物,最好是房产。有房产现在抵押一般可以做到7-9成,7成为主流,利率现在能做到最低是4.05%,这个产品很受欢迎。还有一些银行对优质房产和学区房尺度比较宽松,最多可以做到9成,但利率相对高一些,在6%-7%。整体来看,只要有抵押品,很多银行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就没有那么严苛,因为在当前房地产形势下,即便出现不良,银行降价20%出售大把人抢着要,银行不会亏损。从风险上来说,无论使用了怎样的线上化包装,内核没有改变。”
一位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也指出,近年来,表面上看,通过金融科技“加码”,大型银行惠普金融业务有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比如今年某大行宣布成为全国首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的商业银行,且在新模式下,普惠业务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但这存在两个疑问,一是大行以低价掐尖,它的客户是全国最优质的客户,并不能代表全国普惠客户的平均水平。二是是否存在风险滞后爆发的可能,实体经济发展是否能匹配这样的贷款增速,仍有待时间检验。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金融科技确实促使了普惠金融的转型,比如受疫情影响,许多商业银行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普惠业务的远程、异地办理,加速了线上化,这是了不起的进步。但这个转型是否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恐怕未必,依然没有逃过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利率覆盖风险的逻辑。哪怕部分小微企业主通过中介包装获得了相对低息的贷款,但通过中介贷款本身就增加了成本,有些仅支付给中介的费用就达3个点,实际融资成本不低。
2021普惠金融怎么走?
普惠金融研究资深专家刘澄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疫情持续一年,现在全球还在蔓延,通过普惠型小微贷款“大水漫灌”会有隐患。恐怕未来2-3年会是坏账爆发期,害了微型企业主、低收入群体及农村低收入农户。
他进一步指出,这部分被贷款群体,如果生意失败,不能还款,将来又可能被金融“排斥在外”,回到原来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的境地。刘澄清认为,现在很多银行把普惠金融泛化和政治化,偏离普惠金融原有的使命与目标,是需要纠正的。
刘澄清表示,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面向低收入与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需要特别的慎重。创新、探索和实践,不仅仅从供给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需求角度去审视和发展。
也就是说,要从客户的视角去衡量和审视,确保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有真正的帮助和价值。尤其数字技术推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需加强客户保护以及对客户的赋能,提升客户的金融水平与能力。如果消费者接触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超出其理解范围和消费能力,就存在潜在风险隐患。在分析和理解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致力于负责任的普惠金融创新,重视服务对象的金融教育,提升他们的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尽力提供适当的金融产品,做好服务对象的信息和隐私保护,是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等从事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应追求的目标。
而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草根调研情况看,2021年普惠金融发展过快情况也许会有所转变。
华南某助贷业务人士表示,2019年市场上普惠经营贷的利率在5.5%-7%,去年收到疫情影响,普惠贷款量增价跌,全年整体利率水平3.85%-4.35%,而随着疫情企稳,政策收紧,今年已明显感受到利率回升,且由于部分银行已经完成“开门红”,现在普惠贷款的放款意愿也明显降低。如果未来最终能够回归2019年的利率水平,套利空间也将进一步减少,或许市场火爆程度也会有所转向。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作者:侯潇怡编辑:周鹏峰
责编:李悟,实习生:陈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