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释放人员贷款

本文目录

LPR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企业贷款利率探新低

多因素驱动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度刷新历史低点。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41%、4.16%,为有统计以来的新低。

这背后既有信贷需求一度转弱带来的定价冲击,又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释放的影响,也体现出存款利率监管优化对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的作用,更彰显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下,金融管理部门为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了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LPR改革效能凸显

信贷市场竞争性增强

今年二季度,“去哪找贷款客户”一度成为困扰银行的难题。

“上半年贷款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稳定贷款投放相关政策与市场竞争压力共同挤压贷款定价下行。”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从政策面看,LPR改革效能凸显,信贷市场竞争性增强。“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通畅。

今年以来,作为政策利率的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下调1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0个和20个基点至3.70%和4.45%,带动企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较年初下降35个基点和41个基点。此外,6月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2%,较年初下降101个基点。

与此同时,得益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同时督促违规存款有序压降。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已于4月下调了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

价格型工具推动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明显,数量型工具的效用也不容忽视。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王一峰表示,今年推出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红利,已由商业银行总行司库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形式全额转移给各利润单元,这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水平。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近年来,货币政策也积极推动这一目标达成。”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明显,比如各类专项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有助于流动性直达实体,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此外,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也有助于推动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贷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今年下半年,贷款利率是否还存在下行空间?

“企业贷款利率仍有自发性下行空间。”温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宽信用”的实现过程相对缓慢,信贷供需矛盾犹存。

明明表示,下半年LPR仍有压降的可能,实际贷款利率存在下行空间。从存款利率市场化和近期居民储蓄意愿较高的情况看,银行揽储成本下行。同业存单利率位于较低水平,也将助力银行减轻负债端成本,为LPR调降提供空间。从银行息差角度看,贷款作为银行的重要资产,其利率下行难免会对息差管理构成压力。但考虑到银行负债端的成本控制情况,银行息差压力总体有限且可控。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5年期以上LPR存在下行空间。温彬认为,尽管上半年5年期以上LPR大幅调降,按揭贷款利率也处于下行通道,但在当前涉房类贷款疲弱的环境下,与前几年实际执行的七折至九折后的利率相比,下半年按揭贷款利率仍存在一定下调空间。

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就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人民银行明确,要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为达成这一目标,宏观政策和金融机构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发力?

明明表示,在宏观政策方面,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把信贷资源更多地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这可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支持、有效引导;另一方面仍需要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手段实现实际贷款利率的压降。

“各项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将成为下半年信贷的重要支撑。”温彬表示,货币政策已阶段性地完成“靠前发力”的使命。在内外部掣肘因素增多、不过度追求经济增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力的必要性不强,短期内再度降准或下调政策利率的概率较小。(记者张琼斯)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两年后再度出现正增长,抵押补充贷款余额猛增超千亿,释放什么信号?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抵押补充贷款(PSL)净新增1082亿元。期末余额为26481亿元。此外,中期借贷便利较上月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均为“净归还”,此次是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新增数额也远超当时,重新站上千亿元规模。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央行启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有助于缓解特定领域融资压力,释放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信号。他同时强调,随着抵押补充贷款政策目标实现,相应工具逐步退出。

抵押补充贷款新增余额再次站上千亿元规模,有助缓解融资压力

数据显示,2022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0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6481亿元。

财联社记者发现,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新增数额也远超当时,重新站上千亿元规模。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吃劲节点,央行启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特定领域融资压力,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综合消费效应。释放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信号。”周茂华说。

光大证券认为,通过低成本的PSL资金注入,既能够满足政策性银行投放长期限贷款的资金需求,又能够兼顾信贷投放的经济性。

据悉,抵押补充贷款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为加大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力度而创设的一种再贷款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数据显示,自推出后,抵押补充贷款规模从2015年5月的6500亿增加到2019年3月3.54万亿的历史高点。然而,在房地产调控等因素下,其发行规模自2019年起大幅下滑。

2022年6月1日,国常会要求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将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当时,东吴证券指出,通过PSL对特定领域及部门提供稳定长期资金,将是未来货币政策可以选择的方向之一。央行若能重启PSL将会很好地弥补资金缺口。在当前信贷需求减弱、资金淤积的情况下,通过PSL对特定领域及部门提供稳定长期资金的政策效果将更加明显。

抵押补充贷款期末余额趋势已转变,今年共减少1519亿元

值得注意,除了上述两个时间段,其余时期抵押补充贷款处在“净归还”状态。例如2022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5399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抵押补充贷款期末余额已经从28000亿元降至26481亿元,9个月共减少1519亿元。

市场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抵押补充贷款最初是为了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后来投向有所扩大。随着2019年棚改工作逐步接近尾声,货币化安置力度逐步减弱,月度抵押补充贷款逐步从净投放向到期归还转变。

周茂华表示,抵押补充贷款属于阶段性政策措施,有一定期限,且不同阶段,面临宏观经济环境不同,抵押补充贷款工具支持领域有所侧重。随着抵押补充贷款政策目标实现,相应工具逐步退出。

华西证券指出,近期政策端重在托底经济修复,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再加码,创新再贷款范围广、力度强,有助于提振制造业、拉动有效投资和融资需求,助力宽信用,四季度信贷投放有支撑。

本文源自财联社

“贷款?明年再来!”多地房贷告急,咋回事?

近来,尤其以一、二线城市为代表的多地房贷收紧动作不断,甚至传出了个别银行暂停二手房贷款的消息。

强监管背景下,各大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都表现出相当的谨慎,纷纷“捂紧了钱袋子”,释放出什么信号?

放款要等到明年

在北京买房的沈女士向中新网讲述了自己近几个月的经历,直呼自己“还是幸运的”。

“我们在6月的时候就听说了有些地方二手房放贷变慢,问了中介说纯商贷影响不大,过户后7个工作日内能放款。之后也一直和中介保持沟通,没听说什么变动。”沈女士说,但等到7月下旬自己开始准备贷款的时候,情况不对了。

“本来我们的第一选择是工行和建行,中介反馈说放贷都难了,推荐中行和北京银行,我们就选择了中行。但没过两天又说中行也没准了,重新建议了招行和交行,我们就选择了招行,但也要8月初才能办理,此后两周放贷。”沈女士说。

8月初沈女士办理了面签,但银行经理无法承诺何时放贷,只表示尽力。此后按照流程8月9日批贷,8月12日过户领房本,仍然无法获知确切的放款时间。

“之前中介一直说,纯商贷会比公积金贷款快很多。但现在反而是商贷周期长且不确定。”沈女士说。

9月15日,沈女士终于成功等到放款。虽然一个多月的时间不短,但她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听说周围有不少买房的人7月就办理了过户,现在都没放款,甚至有的银行直言“没额度,要等到明年”。

中新网咨询了某国有银行北京支行的贷款业务,银行方面回应称,“当前没有额度,客户也都在排队等待。最快也要等3个月才能放款,尽量争取在农历春节之前。”

另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则回应中新网称,自己行本来额度比较充足,但因为大银行放贷难,各银行利率又相同,不少客户转向中小银行,目前业务办理也需要较长时间。“七月初最快一个工作日就能放贷,现在最快也得一周左右。”

需证明首付款是你的钱

除了一线城市,买房“放贷难”的情况也蔓延到不少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中介说,上半年还很好贷,但现在很多大银行根本不贷二手房了,审查也很严,之前大概一周能批完贷款,现在得半个月。”山东青岛市民小宣同样被二手房贷款困扰着。

“时间长,利率高,审查严”是小宣现在最大的感受。她提到,自己入手的这个房子半个月前差点卖出去,结果上一个买家被银行拒贷了。“拒贷原因是首付款来源不明,那个人好像疑似炒房,首付款有一部分来源信贷。”

据悉,很多银行要求购房者提供自己以及家人的银行流水、首付款来源渠道、合理收入证明等,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证明“首付款是你的钱”。

是银行没有钱了吗?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贷额度趋紧、贷款周期拉长、对资金来源和资质审批趋严已屡见不鲜。是银行没有钱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北京市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网,这一时段房贷告急是行业正常的规律,“一般银行下半年的房贷额度都比上半年紧张,加上上半年成交量高让很多银行预支了额度,等到次年新的额度下来就会宽松一些。”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房贷的‘两条红线’。”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称。

张波说,尽管今年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城市楼市依然有着较高热度,1-8月商品房成交总量明显超去年同期,导致申请房贷的总量同步上扬。“叠加‘两条红线’政策,不少城市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触及上限,贷款申请和发放延迟现象就不断出现。”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要求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房地产贷款余额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设置上限,对超出管理规定要求的银行设置过渡期以进行贷款规模调整。

根据上市银行2021年半年报,第一档到第三档中,有10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踩监管“红线”。

“房地产市场最关键影响因素是信贷。最近,信贷收紧对市场的影响在明显加强,特别是部分楼市过热城市,二手房市场贷款放款周期严重拉长,已经制约了市场的成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如果没有政策变化,叠加惯例的季节因素,未来几个月房贷肯定会更紧张。

你周围有被房贷困扰的买房人吗?(左宇坤)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