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医保卡贷款

本文目录

仅凭社保卡就可以办理社保贷款吗?“社保贷”是怎么回事?

最近,有个朋友说他在网上看到有关社保贷款的广告,据说仅凭社保卡就可以办理社保贷款,他记得社保不就是用来报销医药费,或是领取养老金,怎么还可以拿来贷款呢,感觉这是骗子行为。那么,仅凭社保卡就可以办理社保贷款吗?“社保贷”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随本文一起来了解吧。

仅凭社保卡就可以办理社保贷款吗?

社会保障卡是不能申请贷款的。社保卡的只能仅限于社会保障,具体的来说社会保障卡的作用如下:

1、可用于进行雇佣关系在劳动部门备案,若就业、失业也可用于登记。

2、可用于申领五险所享受到的待遇。

3、可用于办理劳动能力的鉴定申请、职业资格的鉴定申请,若出现工伤,也可用于工伤的认定申请,同时还可对员工待遇资格进行认证。

4、使用社会保障卡就可以在基本的医疗定点机构买药、就医,方便参保人生活。

5、参保人员使用社会保障卡可查询个人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信息,以及参保情况查询。

6、社会保障卡可用于为参保人员办理与人力资源有关的社会保障事务。

7、社会保障卡还可用于进行社会保险费的代扣与代缴,各种社会保险待遇的代发以及资金的发放。同时,还可用于各类金融业务的办理。

在此要特别提醒大家:单凭社保卡、身份证或是银行流水均不能申请贷款。那些号称只要社保卡、身份证就能贷款的一定是骗子!此外,没放款前不要支付任何费用!

“社保贷”是怎么回事呢?

小编可以负责任地说,“社保贷”是真实存在的。它是银行面向符合社保缴存条件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其个人消费用途的信用类个人贷款产品。目前像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与平安银行都专门推出了“社保贷”。

但很多人会存在误区,以为缴纳了社保就可以申请“社保贷”,其实它跟其他贷款产品一样,必须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之前就有很多人嚷嚷着拿着社保卡就能办理贷款,在此认真地跟大家讲,一般说只凭身份证、XX卡、社保卡就可以办理贷款的八成都是骗子!

银行或者贷款机构肯定需要其他证明材料才能确保申请人具备还款的意愿和能力,不然怎么可能放款。所以虽然目前银行和贷款机构都有推出社保贷款,但是并不意味着单凭一张社保卡就可以办理。

一般工作单位给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的五险就是我们用来贷款的社保,因为社保是国家要求企业给员工缴纳的,所以社保的缴纳情况可以直接地反映申请人的工作情况,如果申请人信用良好缴纳社保按时无中断一般就可以顺利办理贷款。市场上还有不少银行或机构可以办理社保贷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社保缴纳情况和信用记录情况)选择合适的贷款产品。

一般来说,“社保贷”的申请条件有以下几点:

1.借款人年满18-60周岁;

2.借款人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3.借款人具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和相应的还款能力;

4.符合借贷机构对社保的相关要求,通常是缴纳年限和缴纳基数,譬如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缴纳基数大于3000元;

5.借贷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满足条件以后,你就可以带上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婚姻证明、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社保缴存证明以及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去银行递交贷款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社保贷”听上去门槛不高,所以很多骗子会借机行骗,在网上散播一大堆虚假广告,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去银行或正规贷款机构申请贷款,切勿着了骗子的道。有一点可以辨别的是,“社保贷”作为个人信用贷款的一种,贷款额度是根据个人资质条件而定的,一般最高可贷50万,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能贷到100万的,基本就是骗子了。

【想了解更多,请戳下方——】

医保卡别随意借,家人也不行,违法!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有人问你借东西的时候。注意了,以下这些东西,不要随意借,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钱。

医保卡不能借出,家人也不行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的医保卡(社保卡)平时没用到,有时候为了帮朋友或家人,为了省钱,就把卡借给别人看病买药。实际上,外借医保卡,等于埋雷一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借用医保卡给他人使用,违法!

我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可能被起诉。

全国多地明确,医保卡不得出借、转让或恶意使用,骗取或协助他人骗取医疗保险基金要承担法律责任。

实际上,把医保卡借给家人或者朋友使用是骗取社会医疗保险金的行为,性质等同于骗保。

其次,外借社保卡给他人使用,会影响自己看病就医。

去年,湖北的黄先生投保了一项重大疾病险,当年10月,他被查出患甲状腺癌,在办理赔时,保险公司查到他的医保卡在2012年至2014年有多次肺炎、支气管炎等住院记录。保险公司认为他隐瞒病史,拒赔。黄先生称,他本人在2012年到2014年间根本没有住过院,但是把医保卡借给亲戚用过。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和社保的数据库相关联,把医保卡或社保卡借给别人使用,他人看病、买药等记录都会在你的档案里。如有不良的诊疗或者购药记录,保险公司有可能加费或做除外责任,严重点的甚至可能直接拒保。

因此,千万别外借医保卡,以免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身份证不能借人,存在安全风险

居民身份证是每个人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诸如办理贷款、置办房产、看病就医、办理手机号等等,都需要用到身份证。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借用身份证的情况。但难免有人遇到特殊情况,借用他人身份证,为自己办事。有人觉得借用身份证、拍拍身份证照片并无大碍,而正是这样的疏忽,容易给自己惹来不少麻烦,严重的会导致个人财产损失、惹来官司并影响日常生活。

注意,随便向别人租借身份证或出借身份证是违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规定,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民警提醒,有人会借用他人身份证给自己贷款、买车、办信用卡等,还有人甚至会用借来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卡,用于诈骗、贩毒等违法行为。如果身份证信息泄露,还有可能遭遇诈骗。

类似的危险还有很多,无论有偿还是无偿,身份证都不要外借。

2017年,还在西安某高校上学的小王将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告诉了男友小强。小强多次用她的身份信息借款,让她背上13万元债务并拉黑了她。无奈之下,小王以“民间信贷纠纷”起诉失联男友。

去年,深圳市民王力(化名)将身份证借给了表弟。表弟利用他的身份证,注册了公司,他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来,因公司未处理欠税等违法违规事项,王力突然间却面临被纳入征信“黑名单”。

提醒:

·妥善保管本人身份证件,谨防丢失盗用。

·不随意出借身份证,谨防不当使用。出借身份证,既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也可能造成为委托别人处理事务的表现,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复印件不可随意使用、丢弃。身份证复印件最好用蓝色或者黑色的笔标注,注明此身份证仅用于办理何事、仅可使用一次、再次复印无效等等语句。

·遗失身份证后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补办新证,作废原证,并注意留存证据,以便陷入纠纷时有证据可查。

·发现被冒名后,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依法维权。

此外,涉及到个人信息的证件、文件,例如护照、驾照等等最好都不要外借,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借车有风险,双方均需谨慎

现在有车的人越来越多,可手里拿着驾照的,等着买车的,喜欢开车的也很多。尤其是节假日,出游的、探亲访友的,因为车票紧张,越来越多的人想方设法借车出行。

如果碍于面子把车借出,更严重或麻烦的事情可能还在后头。

车辆不能外借,在于:

车辆出现故障,车主要承担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就明确,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车主要承担责任。

借车的人有问题,车主要承担责任。

借车人无力承担赔偿,车主要承担责任。借车给朋友后,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受伤死亡,或者造成他车的损坏或公共财产的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但假如借车的朋友是主要责任方,而他手头并不宽裕,车主就要垫付保险外的赔偿和维修费用。

借车风险很大,一旦发生事故,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得不偿失,双方均需要谨慎。

实在避不过了,需要把车借给朋友,务必要签一份借车协议书。签署借车协议能够更好地维护借车双方的相关利益和责任,避免事后扯皮不清。

手机不要外借,涉及隐私和财产

平时,借东西在所难免。但一般来说,不要把手机借给被人,否则可能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提醒,即便是二手手机,也应该在完全处理好之后,再借出。

当下,手机涉及到多重隐私。手机的社交软件里有很多聊天记录,有些是比较私密的;相册里也可能有很多个人照片、家庭照片。

此外,大多数人的手机软件里都绑定了银行卡,与资金紧密关联。因此,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8年5月,家住上海市奉贤区的周先生报警称,自己银行卡上的钱被盗,自己的身份信息还被人利用在网上办理了借款。原来,早在3月,他的同事苏某曾向他借款,苏某看到并悄悄记住了周先生的微信支付密码。后来,苏某经常以各种借口向他借手机,其实是使用他的微信给自己多次转账,累计金额逾13000余元,每次转账后都消除转账记录,周先生对此毫无察觉。

警方提示,在使用手机时,要注意保管密码,尤其是涉及到财务的软件的密码。应避免在各类软件上使用同一个密码,密码设置不宜过于简单。

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电子钱包,切记保护好隐私,不要轻易借给他人使用。

此外,要注意,旧手机也有通讯录、图片、短信、邮件等私密信息,如不经过任何处理,旧的数据就较容易恢复。因此,如要借出,也需谨慎。

医保卡停用?兼职刷单?都是骗人的!

近日,笔者的亲属微信收到一个短信截图——短信标题为“保障卡通知”,内容要求在指定时间登录某网址补充签署完成核查,否则清除账户。亲属询问这是否是诈骗短信,答案当然是“诈骗短信”。

近段时间以来,梅州不少市民都收到类似“医保卡停用”的诈骗短信,市反诈中心随后也紧急发出了预警。

据了解,暑期通信网络诈骗花样频出,网络购物诈骗、招生诈骗、刷单诈骗、贷款诈骗等等时有发生。中国电信广东梅州分公司对通信网络诈骗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按照断卡行动等部署要求,规范入网流程,坚持实名认证,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并持续加强拦截疑似诈骗短信、电话等技控手段,为电信用户加道“防火墙”、筑牢反诈“安全网”。

为提升市民的反诈意识,中国电信梅州分公司还多频次、多渠道开展通信网络诈骗宣传。在全市电信营业网点和其他销售场景,营业员等工作人员经常客串义务反诈宣传员,为到厅的用户和小区群众耐心讲解反诈知识。

提醒广大市民要从主观上加强防范,切勿因贪图小利或惊慌害怕等心理受到诈骗分子蛊惑,多学习反诈知识,建立防范意识;同时,还积极引导市民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利用好“天翼防骚扰”的防诈服务,开启预警功能,减少被骗的几率。

今年5月以来,为了帮助老年人识别诈骗伎俩、及时止损,中国电信广东梅州分公司多家营业厅纷纷在厅内“爱心翼站”组织防范通信网络诈骗微课堂,爱心大使用“现身说法”的形式向老年人宣传反诈知识,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重点讲解、视频介绍当前的诈骗类型和防范方法,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切莫贪图小便宜,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筑牢养老诈骗防护线,守好银发族的“钱袋子”。

清凉的电信营业厅“爱心翼站”内,爱心大使向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宣传反诈知识

市民姚阿姨表示,孩子高考结束,接到好多招生、兼职刷单的电话,幸亏有中国电信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让家人和孩子远离诈骗,安全、开心过好假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